全球基础电信运营商对终端补贴减少甚至取消,手机定制化垄断的“柏林墙”被推倒,运营商对手机业务的“断奶”之举,引发了釜底抽薪的“ 多米诺骨牌效应 ”,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三星、HTC,索尼等传统厂商在欧洲市场丢失半壁江山,纷纷裁员自救。

此时,国内手机厂商闹腾更厉害,老牌手机厂商酷派“内乱”,奇酷事件愈演愈烈。华为终端董事长余承东早已预测,国产手机未来能活下来就两三家。 趁着老牌企业 后院失火,无暇顾及市场之时,国产手机 国际化是一条不错的“救赎”之路,但这个机会转眼即逝,国产手机厂商如何巩固自己的三分自留地,同时,抢回别人“丢掉”的饭碗呢?
在IFA2015与终端大佬以及运营商等产业链交流,以下为观点分享:
终端大佬国际化思路盘点
华为、中兴、TCL等国产手机高管接受了发商机的专访,他们的国际化思路有很大的不同。

1、华为余承东:高端产品部署运营商渠道
余承东在Mate s发布会上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华为在欧洲市场增长非常快,主要是高端产品运营商渠道,譬如,到沃达丰、德国电信等运营商店面,可以看到华为旗舰产品。这在几年前基本看不到,去年的产品也都很少。
“P8在欧洲销量比P7增长三倍多。”余承东透露,华为下一款产品(明年P9上市)价格会更高。
“华为希望在高端立足,如果欧洲打不赢,别想在全世界打赢。”余承东分析认为,高端机器在欧洲市场80%以上通过运营商渠道,到运营商店里都可以看到华为高端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