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转型三大策略 把市场规模用放大镜放大

   2023-08-21 互联网2450
核心提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势不可挡,加入WTO后竞争的日益加剧,对国内的企业构成了巨大的挑战,企业决策者们正在以独特而前瞻的视角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势不可挡,加入WTO后竞争的日益加剧,对国内的企业构成了巨大的挑战,企业决策者们正在以独特而前瞻的视角审视着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企业要么适应它而获得可持续发展,要么抗拒它而走向衰败。因此,很多企业面临着企业转型的问题。达尔文说过“那些能够生存下来的并不是最聪明和最有智慧的,而是那些最善于应变的”。放眼全球,企业转型已到了决定生存的时刻,转型是一种重力、一种压力、一种动力,犹如泰山压顶不可拒,就如一位营销大师所言“没有一家公司是够成功,而不可能失败”、“没有一个市场是安全到没有可以跟进的敌人”。

  目前,就是新兴行业的计算机、网络公司现在也面临裁员、转让、并购或关门的命运。因此,各行各业若不随时思考升级、发展,都将会被市场所淘汰

  没有一个行业是完全100%的成熟,而没有可以再渗透的市场,没有一个公司能够大到没有成长的空间,企业之所以停滞成长,往往都是由于自我暗示性的自我限制,限于传统的生命周期理论而不能够找到心生的机会。其实,公司是否可以长久不衰或者由旺而衰,实际上是决定于经营者的心态,并不决定于外在的环境,并且还取决于经营者如何去组织与创造新的成长机会。

  甲壳虫汽车作为第一个以“小”为定位的汽车进入美国,在素来以“大”为尊的美国市场取得了空前成功。糟糕的是大众汽车公司并未珍惜这一“原创”概念,转而推出了一系列大型车,致使市场份额迅速流失。倒是日本汽车发现了这一机会,接过了“小”的定位,成功打入美国市场,至今仍占有市场1/3以上的高份额。大众汽车在20世纪90年代似乎才大梦方醒,重新强化自己在汽车领域中“小”的原创地位,虽然南柯一梦几十年,仍不失为好的策略,市场份额上升得很快。

  1971年,金伯利-克拉克(Kimberly-Clark)公司还是一家老旧的、毫无生气的纸业公司,在过去的20年中,其股价下降了36%.在此期间,史密斯率领金伯利-克拉克公司进行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转型,将公司定位于消费类纸业的专业公司。随后公司将斯科特纸业公司(ScottPaper)和宝洁公司(P&G)等竞争对手一一挑落马下,公司股票回报率是同期市场平均水平的4.1倍,远远高于惠普、3M、可口可乐和通用电气等老牌公司。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