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售价70元杂志的淘金术

   2023-11-15 互联网1940


  忻榕:说我们的杂志是教材,这一提法并不合适,因为我们不提倡论文式的手法,反而提倡以说故事的方式,用通俗的语言来指导高管们的行为和决策。

  像《商业周刊》这样的中文版杂志也做得不错,但是他们走的是做新闻杂志的路线,而我们的杂志更看重管理理念的传播而不是新闻,理念是长期性的,不会过时。

  事实上,哈佛《商业评论》不仅要告诉高管们发生的事件,更要告诉他们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更重要的是,我们所有的理念都以实证研究作为基础,从表面上看我们卖的是案例,但实际上我们售出的却是严谨的商业研究结果,这是美国《哈佛商业评论》80年积累起来的经验,一般杂志很难模仿。

  至于《北大商业评论》,它和我们杂志的定位也不完全一样,它的内容中包含一些对宏观经济的分析和评述,而我们的杂志只涉及管理方面的内容,因此我们的杂志和它不存在竞争,国内现在也没有能和我们竞争的杂志。

  定价:100元一本照样有人买

  竟然有一位企业家说:“如果真有你说的那么好,1000元我都会接受。”

  记者:所以,在这种独特定位的前提下,您就认为这本杂志能支撑70元的高价?您怎么能保证70元一本的杂志能被中国读者接受呢?

  忻榕:能被接受当然是因为物有所值,杂志的内容承载了这样的价值。说句开玩笑的话,即使杂志现在涨到100元,也一样会有人买。实际上,在确定价格之前,我们花了3个月的时间做详细的读者调查和面对面问询,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我们杂志自己组织的与企业高层主管的访谈,询问他们对定价的看法,当时竟然就有一位企业家说:“如果真有你说的那么好,1000元我都会接受。”另外,我们也和美国盖洛普公司合作,组织了专门的定价问题研究小组,详细分析目标读者群,然后确定价格;最后我们还借鉴了美国《哈佛商业评论》的定价,那本杂志在美国的售价是十几美元,跟我们在香港的定价差不多。此外,我们也需要在人力和印刷方面加大支出,这也提升了杂志的售价。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