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人工养殖技术 水蛭养殖日常管理要点

   2023-09-13 互联网2360

水蛭药用价值

 二、人工养殖技术

 1. 水体条件:用于人工养殖水体可大可小,一般0.5~5.0亩为好,池深1.5米以上,水深1米左右,池底淤泥10厘米,并放置树枝、石块、砖块、报废轮胎,每亩放置200~300块,设进排水沟,池内设高出水面20 厘米土堆,每亩5~8个,每个土堆面积1~2米2,为了防止因下雨水漫池而导致水蛭逃跑,一般在四周设防逃沟,或防逃网,防逃沟宽12厘米,高8厘米,一半镶入土中,下雨时在沟内撒入生石灰,即可防止水蛭因水流而逃走。在放养水蛭前15天,每亩用生石灰100公斤,水深20~30厘米,彻底消毒。
 2. 水蛭放养:水蛭放养时水深30厘米,3~4月为好,以金线蛭,俗称牛蚂蟥作为养殖品种,一般放养种蛭繁殖幼蛭作为苗种来源,种蛭选择健壮无伤、规格大、 20~30克为好,这样水蛭产卵量多,孵化率高,每条水蛭一次产茧4个左右,每个茧可出幼蛭13~35条,幼蛭成茶黄色,生长迅速,在孵出一个月内平均长至20毫米,每亩放种蛭5000~8000条为宜。
 3. 科学饲养:水蛭自然状态下主食螺蛳、河蚌、青虾、龟鳖、蚯蚓、草虾以及哺乳类动物的血液,人工饲养的饲料可用畜禽的血液搅拌饲料、草粉、甚至粪便等。也可经常投放螺蛳,繁殖幼螺供水蛭自由取食,或者每周投放畜禽血液凝结血块一次,沿池四周每隔5米放置一块,水蛭嗅到腥味后很快聚拢起来,吸食后很快散去,同时在池中投放一些萍类等水生植物,这既可作为螺、蚌、蛙、贝、虾的饲料,也可为水蛭提供栖息场所。
 4. 日常管理:在人工养殖水蛭情况下,由于大量投喂人工饲料,水质极易变坏,直接影响水蛭的生长发育,日常管理显得尤其重要。一般情况下,饲养池塘要求水温在 15~30℃,水质清新,饲料新鲜适口。严禁乌鳢、黄鳝、鲶鱼等凶猛型鱼类混入。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池水加深一些,防止冻死;7月中旬至8月下旬,池水水温高,应适当换水,降低水温。水蛭抗病力较强,一般无病害发生。
 三、捕获加工
   水蛭捕获加工不算复杂,其捕获方法为:若干个丝瓜络或草把串在一起,浸上动物血,凉干后放入水中诱捕,每隔2~3小时提出诱捕物一次,抖出水蛭,拣大留小,反复多次,可将池中大部分成蛭捕尽。
四、加工方法
    将诱捕的成蛭冲洗干净,用生石灰或白酒将其闷死,或用沸水烫死,然后根据不同种类的水蛭进行加工。日本医蛭通常用线穿于体的中段,挂起凉干;茶色蛭除用线穿起外,并将身体的一端拉长,呈狭窄的条状;宽体金线蛭可让其自然成形,但要背部稍隆起,背腹相贴呈拘挛状,前端稍尖,后端钝圆。不管什么水蛭加工后,均以整齐、黑棕色、无杂质者为佳。 =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