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跨国公司品牌扩张方式 破解中国海外投资

   2023-08-21 互联网2650


  “不过,长远来看,市场驱动型的民营企业最终将会发挥主导作用。”王忠明认为,尽管从资本比例来看,目前以获取战略性资源和短缺能源为主要使命的资源驱动型央企,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国内产能严重过剩的家电、制鞋等行业的民营企业,如果仅在国内市场竞争,将无法获得足够市场资源的支撑,因此,“走出去”是一种很好的策略选择。

  TCL就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典型代表。TCL仅在国内彩电市场的占有率就接近20%,要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成本将会很高,空间也相当有限,因此,其要实现2010年前销售收入突破1500亿元的目标,必须占领国际市场。另一个让TCL总裁李东生下决心在国际化上下大赌注的因素是WTO的到来,“没有入世,仅靠国内市场还可以,但现在国内市场对外国企业全面开放了,中国企业仅靠中国这一区域市场就不行了。”

  “从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资源创建品牌这个角度来讲,民营企业‘走出去’也是在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王忠明说。因此,民营企业“走出去”也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帮助。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省,就在新加坡设立了中国浙江中心,帮助本地企业由此进军全球市场。如今,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浮出水面,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路径更为顺畅,新加坡也成为中国企业进入东盟市场的一个极好跳板。2000年就在新加坡设立子公司的TCL,正是希冀以新加坡为基地顺利打开进入东盟尤其是印度的通道。

  为了支持企业“走出去”,国家在信息服务、财政、投资担保等方面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商务部日前就建立了《国别投资经营障碍报告制度》,并联合国家统计局首次推出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非金融部分);几乎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和中国进出口银行联合下发通知,将共同建立境外投资信贷支持机制:中国进出口银行在每年的出口信贷计划中,专门安排一定规模优惠利率的信贷资金用于支持国家鼓励的境外投资重点项目。这些政策已经开始淡化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差别,转而强调“国家支持和鼓励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赴境外投资开办企业”。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