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蛙有水下冬眠越冬的习性。每年9月下旬至翌年4月中下旬,长达6个月,人工封沟养蛙的越冬管理就是根据林蛙这一时期的生活特征需要,人为选择、创造适宜的越冬场所和水域环境,保证其安全越冬。

一、修筑越冬池
越冬池也叫冬眠池,是林蛙集中冬眠的地方。蛙场内有些条件好的天然水泡、山涧深水湾或水库等可以做为林蛙的天然越冬池加以利用,但多数养蛙场需要人工修筑越冬池。
1.选址在林蛙秋季集中下山的地方或附近,选择河道(溪流)旁侧,避开河道5-10米,选地势平坦,土质粘性的地带做为修筑越冬池的场所。
2.越冬池规格和数量修筑越冬池,要求池深3—4米,水深2—2.5米,池底平坦,四周呈70—80度的斜坡,防水浸后塌方。如池底沙质疏松,要用粘土垫实,防止渗水。越冬池修筑面积和数量根据蛙场地势条件和常年越冬蛙数量而定。地势平坦开阔,可修筑大型越冬池,单池面积800—1000平方米,地势条件差的可修筑中小型越冬池。单池面积200—300平方米;越冬池数量根据常年养殖越冬蛙量酌定,一般成龄种蛙越冬密度80—100只/平方米,幼蛙200—300只/平方米。一个养蛙场修筑3—4个中小型越冬池,可供2—3万只种蛙和15—30万只幼蛙越冬。修筑多个越冬池时,相互间隔要达到500—1000米,做到单灌单排。

二、越冬池使用前的准备
经多年循环使用的越冬池。池底淤泥较厚,影响蓄水量,并积累有大量的林蛙致病菌和天敌虫害,因此在越冬期来临之前要认真修整处理。
1.清淤将池水放开,清除池底淤泥,恢复到原池底层。
2.晒底清除淤泥后,要控制进水,让池底在阳光下暴晒20-30天,能杀灭部分病菌和虫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