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养殖现状与发展趋势_无土养殖泥鳅鱼菜共生项目前景

   2023-06-15 互联网3430
核心提示:目前关于泥鳅的营养需求研究不够深入,国内的泥鳅专用配合饲料较少,大多是将其它鱼用饲料配方稍作变更或未作变更就作为泥鳅配合饲料销售,因此饲料利用率极低,饵料系数一般在4.0~6.0之间

泥鳅无土养殖鱼菜共生项目适合返乡创业、多种经营和库区开发性移民。项目发明人、南京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河南省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我国生态养殖领域生态工程和水生生物双博士周文宗先生,曾主持完成省级课题24项,参与“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863计划及省级课题11项,以第一发明人身份持有7项国家发明专利。历经多年科研攻关,继发明黄鳝静水无土生态养殖模式和实现黄鳝浅水无土半人工繁殖以后,近年来又突破传统养殖方式,开创“防渗薄膜池无土养殖泥鳅”“水泥池有土养殖泥鳅”、“沼碴沼液养殖泥鳅”和“泥鳅与水生蔬菜瓜果同池共生”四大科技创新项目。

泥鳅养殖方式

一、泥鳅养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泥鳅在我国各地的河川、沟渠、水田、池塘、湖泊及水库等水域中均有分布,尤以长江和珠江流域中下游分布最广。享有“天上的斑鸠,地下的泥鳅”和“水中人参”美誉的泥鳅,不仅是营养丰富、脍炙人口的美味佳肴,而且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近年来,泥鳅在国内外市场上需求量较大,国内市场年需求量为10~15万吨,国际市场主要为日本和韩国,年需求量约为10余万吨。但是,目前我国市场供应量只有5~6万吨,缺口较大。供不应求的市场态势拉动泥鳅价格连年攀升,从1995年至今,泥鳅价格从5元/公斤上涨到20~30元/公斤,在江、浙、川市场冬天青鳅销售价格高达50元/公斤。

泥鳅养殖

较大的市场空间和利润空间使得泥鳅养殖产业迅速发展起来。国内泥鳅的养殖面积为1500万~2000万㎡(即2~3万亩),每年需要1500万~2000万公斤的苗种,大约5亿元的市场销售额,主要集中于苏、豫、鄂、鲁、皖和川等省,养殖品种基本上是大鳞副泥鳅(黄板鳅)。随着泥鳅人工养殖产业的迅速发展,养殖技术薄弱的矛盾逐渐凸显出来,目前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