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群分笼管理
为了便于管理,有利兔的健康,兔场所有兔群应按品种、生产方向、年龄、性别等,分成毛用兔群、皮用兔群、肉用兔群、公兔群、母兔群、青年兔群、幼兔群等,进行分群分笼管理。
二 日常管理的基本技术
日常管理的基本技术包括五个方面:捉兔方法,年龄鉴别,性别鉴定,家兔去势,家兔编号。
捉兔方法
捕捉家兔是管理上最常用的技术,如果方法不对,往往造成不良后果。家兔耳朵大而竖立,初学养兔的人,捉兔时往往捉提两耳,但家兔的耳部是软骨,不能承悬全身重量,拉提时必感疼痛而颠强(因兔耳神经密布,血管很多,听觉敏锐),这样易造成耳根受伤,两耳垂落;捕捉家兔也不能倒拉它的后腿,兔子善于向上跳跃,不习惯于头部向下,如果倒拉的话,则易发生脑充血,使头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以致死亡;若提家兔的腰部,也会伤及内脏,较重的家兔,如拎起任何一部分的表皮,易使肌肉与皮层脱开,对兔的生长、发育都有不良影响。因此在捕捉家兔时应特别镇静,勿使它受惊。首先在头部用右手顺毛按摩,等兔较为安静不再奔跑时,然后抓住两耳及颈皮,一手托住后躯,使重力倾向托住后躯的手上,这样既不伤害兔体,也避免兔抓伤人。
年龄鉴别
兔的门齿和爪随年龄增长而增长,是年龄鉴别的重要标志。青年兔门齿洁白短小,排列整齐;老年兔门齿黄暗,厚而长,排列不整齐,有时破损。白色家兔趾小基部呈红色,尖端呈白色。一岁家兔红色与白色长度相等;一岁以下,红多于白,一岁以上,白多于红。有色的家兔可根据趾爪的长度与弯曲来区别,青年兔较短,直平,隐在脚毛中,随年龄的增长,趾爪露出脚毛之外,而且爪尖钩曲。
壮年兔(1—3岁):趾爪粗细适中,较平直,逐渐露出脚毛之外,趾爪颜色是红白相等;门齿白色,粗长而整齐;皮板薄厚适中,结实紧密。
老年兔(3岁以上):眼神无光,行动迟钝;趾爪粗而长,爪尖钩曲,表面粗糙无光泽,一半露出脚毛之外,白色多于红色;门齿呈黄褐色,厚而长,时有破损;皮板厚而松弛,长毛兔被毛出现两型毛较多。
性别鉴定
初生仔兔,可观察其阴部孔洞形状和肛门之间的距离。操作时将手洗净拭干,把仔兔轻轻倒握在手中,头部朝手腕方向,细细观察,后用食指向背侧压住尾部,用两手的拇指压下阴部,翻出红色的粘膜即可。阴部孔洞扁形而略大,与肛门大小接近,距肛门较近者为母兔;孔洞圆形,略小于肛门,距肛门较远者为公兔。阴部前方有一对白色的小颗粒,为阴囊的雏形,是公兔;没有的则是母兔。
当仔兔开眼后,可检查生殖器官。即用右手抓住仔兔耳颈,左手以中指和食指夹住兔尾,大拇指轻轻向上推开生殖器,若局部为“O”形,下为圆柱体者是公兔;局部呈“V”形,下端裂缝延至肛门者为母兔。
3个月以上的幼兔和青年兔鉴定时比较容易。方法是:右手抓住耳和颈皮,左手中指和食指夹住兔尾,手掌托起臀部,用拇指推开生殖孔,其口部突出呈圆柱形者是公兔;若呈尖叶形,裂缝延至下方,接近肛门的是母兔。中、成年兔只要看有无阴囊,便可鉴别其公母。
家兔去势
凡不留作种用的公兔,或淘汰的成年公兔,为使其性情温顺,便于管理,或提高皮、肉质量,均可去势育肥。家兔的去势越早越好,但是2.5月龄以前,睾丸仍在腹腔里或腹股沟内,阴囊尚未形成,无法去势。因此,去势一般在2.5~ 3月龄进行(淘汰的成年公兔除外),去势方法有以下几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