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被誉为“水中上品、汤筵佳肴”,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亲睐。在当前发展优质、高效、高产渔业的新形势下,河蟹养殖业已由追求产量的“大养蟹”向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养大蟹”和“养生态蟹”转变,规格小、品质差的螃蟹越来越不受消费者的欢迎,大规格、生态螃蟹不仅销售畅通,而且价格也占绝对优势。然而,我国河蟹养殖技艺尚处于由粗到精的摸索阶段,还有很多生产技术难题有待研究和解决。

俗话说:“养鱼先养水”,这话对于养蟹同样适用,一池好水养一池好蟹。成蟹养殖主要在淡水中完成,从每年年初到八月末为成蟹养殖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做好水质调控是全年产量的关键。今年7月,笔者在南京高淳参与售后服务,并参与部分养殖塘口的生产劳动,现就成蟹养殖的水质调控进行总结,希望对今后蟹农养殖生产有所帮助。
一、常规水质理化指标的调控
1、pH值池塘水体的pH值是判断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一般需控制在7.5-8.5之间,过高或过低,对水产养殖都有直接的危害,甚至会造成死亡。pH值低于7.0,削弱水产动物血液载氧能力,造成螃蟹生理缺氧症。可采用生石灰定期全池泼洒,提高水体pH值,但注意避开蜕壳期泼洒。蟹塘pH值会因藻类要进行光合作用大量消耗二氧化碳,导致水中的重碳酸盐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氢氧根离子,消耗酸性物质,使得pH值升高。pH值高于9.0可能导致河蟹鳃部腐蚀,使河蟹失去呼吸能力而死,而pH值升高的同时,氨氮的毒性也跟着增大。降低水体pH值,首先要观察水色,控制好藻类的数量,及时清除有机物。pH值过高时建议每亩水面1米水深用醋酸2-3斤,或明矾调节。

2、溶解氧保持水中足够的溶解氧,可抑制生成有毒物质的化学反应,转化和降低有毒物质(如氨、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的含量。螃蟹所需的溶解氧在5-8mg/L,最低4mg/L以上。轻度缺氧河蟹虽不至于死亡,但会出现烦躁,呼吸加快,生长速度减慢;2.5mg/L时开始浮头,1.5mg/L时出现窒息死亡。缺氧时需适时施用增氧剂,养殖螃蟹期间一般不存在溶解氧过高情形,溶氧过高对于底居的螃蟹影响不大。
3、氨氮包括非离子氨和离子氨的总量,几乎所有藻类都能迅速而且优先利用它们,缺点是硝化作用消耗溶氧,特别是非离子氨,对螃蟹有较强的毒性,即使浓度很低也会损害鳃部组织。一般池塘中氨氮浓度不超过0.1mg/L,低于0.05mg/L说明水质比较瘦,需要及时追肥,培养优质生物饵料;高于0.2mg/L,则可使用芽孢杆菌类的生物制剂降低氨氮含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