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改进养殖方式,采用新型养殖技术随着科技进步,高产的新型养殖技术不断涌现。例如,当前淡水养殖中,正在推广的80:20优质吃食鱼为主的养殖技术;在海水鱼类养殖中,采用网箱养殖技术;虾类养殖中采用虾苗肥水下塘,培养适口浮游生物供虾体取食技术等,都是降低饵料系数,增加养殖效益的先进养殖技术。
二、选择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的优良品种进行放养据对比试验,养殖纯正异育银鲫与普通鲫鱼或品种不纯银鲫相比,在吃相同质量、数量饲料条件下,获得相同的产量要降低饵料系数30%以上;选用放养远亲交配、无病毒感染的南美白对虾虾苗,成活率、增长率都要显著提高,相应地也降低了饵料系数;放养长江水系的中华绒螯蟹苗,在相同的饲料等条件下,其增重速度及整体产量、个体规格均较放养其它水系的蟹苗效果优异,而且饵料系数低得多。
三、建立良好的水域环境条件,进行良性生态养殖
1.防止水域污染,营造优良的水体环境。保证养殖生物正常生长,有效降低饵料系数,提高产品的质量与数量,并达到生产绿色水产食品的目标,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3.注意水温变化对饵料系数的影响。我们在投喂饲料时,要随着水温的升降而增减投饲量,以求达到最佳的饵料系数,降低养殖成本。
四、科学合理的放养技术,包括放养密度、放养对象质量、放养操作方法等
1.首先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水面的水质状况、及生物状况确定合适的放养密度,即最适放养量。密度太大,养殖对象在不良的水体环境中生长,所用的饵料系数肯定上升;相反若密度太稀,则不能充分发挥水体的潜力,产值效益下降,饵料系数同样上扬。
2.养殖对象的放养规格、质量是放养技术中决定饵料系数的第二个因素。若放养品种的质量好,体质健壮,则食欲旺盛,消化吸收率强,对饲料的能量转化率亦高,增重快速,表现在饵料系数上便会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