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成熟市场的概念和产品被推向了刚刚起步的中国市场。产品和市场错位,直接造成了柯达数码相机在中国市场早期建立起来的优势丧失。面对日益蓬勃的中国市场,面对已取得霸主地位的日系品牌,柯达如何重整旧河山?
在数码相机领域,柯达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28年前,柯达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28年来,柯达拥有最多的数码成像专利技术;20世纪80年代,柯达数码相机最早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然而,直到2003年9月,柯达才宣布转向数码战略。此时,其他数码相机厂商特别是日系企业正迅速切分中国的市场蛋糕。在中国数码相机市场迅速发展时,柯达数码相机错失了抢占竞争优势的良机。
机会怎样被错失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数码相机市场还是一个小众市场,数码相机的目标消费群主要是政府部门、专业摄影师和摄影发烧友。一直以来,柯达数码相机在中国市场的表现都是位居第一的。
2000年是一个转折点。当时柯达在全球推出了一个EasyShare的概念,强调产品的易用性,这个概念的推广在日趋成熟的美国数码相机市场获得了成功。然而当时的中国数码相机市场还是一个不成熟的市场,数码相机使用者首先追求数码相机的像素、性能和技术,对于数码相机的易用性并不在乎。
柯达数码相机市场部经理杨利玲说:“2000年之前柯达在中国市场推出的数码相机都是技术领先价格领先的型号,当时的经销商和消费者都对柯达即将上市的新产品有很高的期望值,希望柯达推出300万甚至更高像素的数码相机。当柯达在中国推出200万像素简单易用的EasyShare系统时,就跟中国市场的心理预期产生了落差。但因为当时柯达数码相机在中国的销量很少,柯达不可能为中国市场定制产品。针对成熟市场的概念和产品,被推向了不成熟的中国市场。产品和市场错位,直接造成了柯达数码相机中国市场份额的迅速下滑。”
从2001年起,中国数码相机市场连续高速增长,但是在这个高速增长期,柯达却没有合适的产品来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导致柯达数码相机一下进入低谷,错失了原有的优势地位和快速发展的良机。从此,柯达便开始了和索尼、佳能、奥林巴斯在中国数码相机市场的争夺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