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要想作出正确的定价策略就需要了解自己的产品在零售店究竟处于什么位置,要了解零售商会有多大的加价率。零售商一般对不同类别商品会有不同的加价率,以实现各类商品的价值目标。为此,供应商必须根据零售店的加价率来确定供货价的毛利水平。根据这种定价原则,供应商就可以对不同类型产品做出正确的定价决策。
价格敏感型商品的定价
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型商品的基础商品购买特点是“只买便宜的”。所以,零售商对商品的加价率很低,有时以零利润进行销售,目的是建立店铺的低价声誉以及引来大量客流量。依靠超低价格吸引来的顾客中有大部分人除了购买便宜商品外,还会采购店铺里其它的高毛利商品。零售商通常要求供应商的基础产品保证很低的供货价毛利水平,希望供应商能够靠薄利多销来盈利。在这种情况下,供应商要避免提高供应价的毛利幅度,同时配合大力度促销的做法。因为如果是这样的话,消费者会对定价真实性产生怀疑,尤其是这些品牌长期搞大幅度减价销售或卖赠活动时更能引起对这些品牌的不信任。
应该讲,基础产品应该保持较低的供货价毛利水平,以获得价格上的竞争力。在这一定价原则下,供应商怎样来保证合理的毛利水平呢?这个合理性是根据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来决定。但不管品牌有怎样的号召力,基础产品的利润上限不会超过同类产品的行业平均利润水平。基础产品是通过高周转率、规模销量来创造盈利。因此,提供这类产品的供应商必须十分谨慎地评估自己产品能否在卖场中获得可观销量,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供应商的亏损将是必然的。每一类品类中基础商品只有一、二家供应商的产品存货周转快;能够做到规模效益,其余大部分供应商的产品都陷入低毛利、低销量的困境。
要控制价格敏感型商品的价格变动幅度,根据市场经验,减价幅度应该控制在10%左右。这是因为,对于基础产品而言供货价的毛利水平低,日常售价对消费者购买不构成任何阻力;对于利润产品而言它只针对一部分有购买力的顾客,它的日常售价对大部分消费者的购买力是一个阻力,因此,消费能力在购买力上不具可扩张性。如果这个产品增加减价幅度的话,只会吸引更多缺乏购买力、只在大减价期间偶尔购买者,对长期销售增加没有任何促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