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人用小商品创出大市场 5厘钱利润成就千万身家

   2024-01-18 互联网1620

三个义乌人的传奇

5厘钱利润成就千万身家

“我最初做饮料,一下子亏了60万元,那时候,跳楼的心都有了。”坐在像小树林一般的五颜六色的铅笔样品背后,义乌市最大的铅笔生产企业中圆笔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宗元自嘲地笑了,他手指像拨竖琴一样将一排铅笔拨了一遍,感慨地说:“我是为了还债才做铅笔的,没想到我有今天,还全靠它了!”

1993年,宗元做了两年副食品批发,开始尝试做乳酸饮料,可是没有技术,饮料卖不出去,最后亏了60万元,几乎是他的全部家当。为了还债,做过老板的宗元只好来到了岳父的铅笔厂打工,开始和铅笔打交道。

义乌副食品批发

从一棵树到一支笔,中间要经过300多道工序,但一支铅笔的利润最多不过5厘钱。“这要做到什么时候才能还清债呀?”宗元有些绝望。但岳父对他说:“积少成多,你别想一口吃成胖子。”

宗元到现在都感激岳父的这句话。他从岳父那里盘来三台机器,开 始在自家10多平方米的卧室里做铅笔。他和两个工人晚上做铅笔,白天拿到市场去卖,几毛钱一支铅笔,一天能卖100多元。

卖了一年铅笔,手头有了一点钱,宗元觉得不开发新产品不行了。1998年,他向银行贷款3万元,买了新设备,制造抽条铅笔。这种铅笔当时只有少数大企业才能生产。由于宗元生产成本低,抽条铅笔每支的价格比其他企业低1分5厘,上门要货的人踏破门槛,厂里一天要生产10多万支抽条铅笔。生产量一大,利润就成倍上涨。

宗元来了劲头,不断地生产新型铅笔。1998年7月,一个来自印尼的商人看中了宗元的铅笔,一下子就向他定了660箱铅笔,3个月就赚了一万多元。“这是我第一笔出口生意,也真正见识了什么叫‘小商品大利润’。从此以后,我就到全国各地跑展销会,专做外销生意。”

现在,宗元的工厂一年生产2亿支铅笔,盈利数百万元,铅笔销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用吸管把世界“吸”进来

楼仲平家中有6个兄弟姐妹,童年最深刻的记忆就是饥饿。因为家里太穷,他读完初二后就跟着父亲去江西一带鸡毛换糖。

“因为小时候吃过苦,所以我这人做事很踏实,也特别倔。10多年前我有机会能做生意,就选中了做吸管。因为那时候做吸管的人不多,而且小商品薄利多销,做好了照样能赚钱。做生意最忌好高骛远。”虽然现在楼仲平富甲一方,但是说起话来依然很平和。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