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常见猪肠道疾病种类 养猪常见猪肠道疾病防治措施

   2023-05-12 互联网3540

养猪场疾病防控

  猪传染性胃肠炎各龄猪均易感,以冬末或早春的2周龄以下子猪多发,传播速度很快,且具有较高死亡率。子猪哺乳后常出现呕吐,不久出现剧烈腹泻,排水样黄色或灰白色粪便。断奶以后的猪症状轻微,仅表现减食、腹泻,个别猪食后呕吐,但死亡率较低。肥猪、母猪症状较轻,表现为食欲不振,个别有呕吐、水样腹泻症状,一般5天~8天后腹泻停止,病猪恢复健康。剖检可见胃底部、肠道黏膜有明显的卡他性炎症,肠系膜血管充血;有的患病子猪会并发肺炎。

  猪大肠肝菌病主要包括子猪黄痢、白痢和子猪水肿病。黄痢可发生于出生7日内的子猪,1日龄~3日龄多见,有的子猪在生后12小时或3天内突然发病死亡,发病猪的主要症状是排黄色或黄白色水样稀粪,内含凝乳块,吃奶减少或不吃,脱水,眼球下陷,迅速消瘦;如不及时治疗,在一两天内死亡。白痢多发于10日龄~30日龄以内的子猪,病猪粪便呈乳白色、淡黄绿色或灰白色,腥臭,常混有黏液而呈糊状,其中含有气泡,如不及时治疗,下痢加重、呼吸加快,走路不稳,5天~6天死亡;剖检可见结肠内容物呈现糨糊或油膏状,乳白色或灰色,黏腻;小肠黏膜有卡他性炎症变化,肠壁变薄,肠系膜淋巴结轻度肿胀。猪水肿病多见于生长发育旺盛的断奶子猪,病猪眼睑水肿,共济失调,后期出现神经症状。

  猪密螺旋体病又叫猪痢疾、猪血痢,是由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以7周龄~12周龄的猪多发。其特征为大肠黏膜性出血、下痢及坏死性炎症。一般消毒药物都可杀死此病原体。病猪初期体温可达40℃~41℃,排黄色或灰色软便,后期粪便呈水样,常混有血液、黏液及黏膜,使粪便呈油脂样或胶冻状。病猪拱背吊腹,迅速消瘦,食欲减退,渴欲增加,后期营养不良脱水死亡。剖检可见在大肠部呈卡他性出血性肠炎;肠壁肿胀、增厚、黏膜充血、出血,肠内容物稀薄,混有血液呈暗红色;有的出现坏死性炎症,附有干酪样假膜。临床诊断一般采新鲜粪便,涂片,用结晶紫染色,镜检,每个视野可见到5个以上细长弯曲、两端尖锐的密螺旋体。如暗视野镜检新鲜病粪,可见活泼运动的大型螺旋体。

  猪梭菌性肠炎又称为子猪红痢、坏死性肠炎、出血性肠炎,病原体为C型产气荚膜梭菌,是初生子猪易患的急性传染病,其特征为排红色粪便。主要发生在1日龄~3日龄的初生子猪,急性发病时不显症状,不拉稀,只是突然不吃奶,很快便死亡。慢性发病则表现为吃奶减少,精神不振,离群,四肢无力,行走不稳;下痢,排红色液状血便,腹臭,其中混有坏死组织的碎片及小气泡,有些猪粪便灰黄色,体温一般在40℃左右,死亡率50%~100%。有些慢性病例呈间歇性或持续性腹泻。剖检可见小肠有深红色或黑紫色病变,肠腔内有红黄色或暗红色内容物和气泡,肠黏膜潮红、肿长出血。重者有灰黄色麸皮样坏死,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临床上一般将肠内容物涂片、镜检,若查出革兰氏阳性梭菌,即可确诊。病因

  猪的肠道疾病种类繁多,病因复杂,但总体分析,各种应激因素的存在是造成肠道疾病的主要原因。

  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消毒不全面、不彻底,导致周围环境中致病微生物浓度太高。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