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防重于治的观念虽然一直在提倡,但猪场做到的不多。猪场管理者在养殖过程中,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假设这个养猪场养了1万头猪,其中一排猪舍100头猪有发病症状,养殖者甚至管理者就把主要精力放到了这一排猪上,琢磨这是什么病?怎么才能治好?带着病猪到各处去化验……其他那99排猪舍的猪呢?几乎完全被忽略了,只是正常喂食而已。
成建国建议,发现了病猪,首先隔离,看是否有治疗的价值,如果属于以下5种情况最好直接淘汰:无法治愈的,治疗费用高的,治疗费时费工的,治愈后经济价值不高的,传染性强的。其次,如果有治疗价值,是慢性病,就给猪提供比正常猪舍更为舒适的生存条件,譬如舍温、水温、饲料等等。最主要的一点,是保证健康猪不被传染。

只有“以猪为本”,让猪感到舒服,你才能养出健康的猪,猪才能为你创造更大的效益。
疫苗使用过多过滥
众多猪场不能根据本猪场的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几乎从猪出生到出栏,隔三差五地打疫苗,严重影响了猪的健康。巨大的需求,吸引着世界上知名的生物制药公司如辉瑞、拜耳等都把中国作为重要的销售市场,并且销量都非常大;同时国内的疫苗生产厂家也日渐增多,在上世纪80年代,各省的兽药疫苗公司只有一两家,现在疫苗生产厂家一个省就有好几家,疫苗种类越来越多,产量越来越大。这几年国家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研究各种猪病,现在看来,这对猪场造成的危害还是最大的。需求带动生产,生产反过来推动需求,弄得猪体内这疫苗那疫苗相互作用,体质不升反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