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过几年政策再好一点,我还想把牧场办成一个可供观光的生态牧场。”对于今年40岁崔志刚来说,养牛已经不仅是一个谋生的职业,更成了一项有目标的事业。从18岁起开始学习养殖奶牛一人独挑大梁,到签约蒙牛成为如今产值2000万的牧场主,谈及养牛给他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崔志刚感慨万千,笑称“通过养殖奶牛不仅自己住上了楼房,连养的牛都住上了‘公寓'.”

“以前每天围着牛尾巴转,人工少奶又卖不上价,吃苦受累,走了很多弯路。”作为当地的第一批“养牛郎”,崔志刚经历了过去中国养殖规模小、奶源分散、单打独斗的养牛时代,“那时候根本没有现代化的管理技术,真的有点靠天吃饭的意思。后来有了固定的合作企业,才真正走上了正轨。”崔志刚与蒙牛签订合作协议后,不再担心销路问题,只管好好养牛。一纸原奶供应合同,为崔志刚的牧场带来了新转机,不仅仅是解决了资金困境,用崔志刚的话来说,更是“奶牛养殖观念来了个彻底更新”.
“养牛不是靠热情就能做的,它是门’大学问‘,得掌握技术才有好的效益。”崔志刚给我们举了个例子,“比如改良奶牛品种相当重要,当牛奶价跌的时候,低产的奶牛养一天赔一天,而高产的奶牛还能挣钱。”据了解,崔志刚现在养的奶牛年单产量通过规模化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谈到牧场管理,崔志刚认为养牛要从源头的原辅料抓起。他带我们参观了牧场自建的饲料基地。“我们按照有机标准种植,不施加任何化学肥料,循环使用牛粪作为土壤肥料,保证奶牛吃的也是’绿色食品‘.”而随着近年来牛奶消费市场的旺盛,牧场也配合合作企业制定了饲料采购制度,“我们的饲料、兽药都是批量购入,先是蒙牛有一个推荐标准,然后是我们深层过滤。比如说兽药,我们的兽医都是经过牧场及蒙牛双重培训的,本身就能够对禁用兽药进行有效甄别,这为牧场规避了很多潜在的风险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