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村"发展绿色养殖 成立养牛专业合作社壮大养殖事业

   2023-05-12 互联网3380

养牛技术要点

  成立专业合作社 壮大养殖事业

  在张兵旺的影响下,村里先后有许多村民也开始了养牛。敢想敢干的张兵旺2009年又成立了东兴养殖专业合作社,共有5户入社联营,每户各筹30万元,筹集150万元发展起养猪事业,建起了面积200平方米的半机械化养猪场,配套了消毒室、治疗室、办公室等相关建筑设施。2009年至今,合作社共出栏猪800头,出栏猪崽1500头,总收入150万元,实现利润70万元,合作社成员家庭人均纯收入达2万元以上。

  为搞好养殖事业,合作社还承包了两万亩自然草坡和人工草场。春夏季节在东山放养,到了夏秋季节,就收购村内其他农户的玉米和秸秆来圈养。每头牛每天至少要吃4斤玉米,这样既可以使得农民的玉米有了销路、秸秆不再浪费,又为养牛养猪提供了充足的饲料和草料。

  先富带后富 发展循环经济

  由于东垣村盛产玉米,正常年景玉米产量达15万公斤,特别是秋季收完玉米之后,田里玉米秸秆很多,有的秸秆被放火烧了,有的秸秆发霉烂掉了。看到这种情况后,怎么利用当地盛产玉米的优势来发展养殖业成为张兵旺一直思考的问题。通过实践,张兵旺成功总结出肉牛、肉猪养殖的两种模式。即:庭院养殖、标准化网架棚圈养殖。两种养殖方法都充分利用农村闲置或者利用价值不大的场所。采光好的网架棚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实现了当地秸秆资源的转化和增值,同时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多年的经营,使他和其他农户形成了“以粪肥田,以粪换料”的经营模式。现在村子里家家有牛棚,户户有沼气,形成了绿色循环经营模式:种玉米――养牛养猪――利用沼气。即种植玉米饲养猪牛,利用牛粪猪粪产生沼气和肥田,同时沼液又成为玉米的优质有机肥。为了加强秸秆的循环利用,他们充分利用秸秆过腹还田,牛粪上地增加土壤肥力,改善了土壤结构,又降低了种植成本,使粮食丰产增收。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东兴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方向是以草食动物肉牛发展为主,建立肉牛产业“九个统一”,即统一指导养殖户牛舍的改造建设;统一贷款和协调上报项目投资;统一生产资料和饲料的购进;统一牛犊的安排购进;统一配置饲料;统一防治疫病;统一培训管理技术;统一组织销售;统一资金结算和利润分配。

  “养牛的目的就是要带动周边群众致富,现在村里有了合作社,统一技术、统一管理,养殖户省心多了,产销不愁。”张兵旺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目前,东兴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家庭饲养为主,西门达尔牛存栏量2000多头,年出栏3500多头,可实现经济效益900多万元。

  这种模式的运行和推动下,合作社使全村养殖业迈上了组织化生产的道路。他们把不同层次、不同结构的农户组织起来,以富带穷、以强带弱,使东垣村养牛事业迅速发展,实现人均养牛2头,成为石楼县名副其实的养牛专业村。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