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订协议零风险养殖鸵鸟 藏族牧民的鸵鸟养殖致富路

   2023-08-21 互联网2590

养殖鸵鸟技术大全

  毛尖措生活的阿岗湾村是一个半农半牧地区,全村耕地面积4920亩,草原面积3万亩。毛尖措的家在草场深处,差不多有一个足球场大。北面是一排外墙贴着瓷砖的房屋,院子南面是4排8座养殖棚,每个棚都有一个小院子。目前,只有一座棚还养着一只小牛,其他7座养的都是驼鸟,共有140只。

  “咕,咕,咕——”毛尖措和母亲罗才让吉端着饲料,还没进棚就叫了起来。鸵鸟以为食物来了,纷纷挤到棚门口,一见还有陌生人,又吓得迅速跑开。记者看到,有的棚子驼鸟个头有两米多高,有的棚子个头不到一米,但都长得壮实,个头大的鸵鸟跑起来踩在地上咚咚响。

  “鸵鸟是去年8月和10月分两批引进的,用的是原来养牛的棚。”毛尖措告诉记者,刚引进时鸵鸟只有35厘米高、12斤重,现在大的鸵鸟已经60公斤,再有三个月就可以卖了。

  “养鸵鸟的技术要求很高,地上不能有瓦渣子、玻璃片和木棍,但得给它们吃‘瓜石子’,就是像瓜子一样大的石子,吃了可以帮助消化。”谈起鸵鸟,毛尖措的话中有不少市场“术语”:养鸵鸟可以说是低投入高产出,它有牛羊的食草性,容易饲养;它有猪的生长性,10个月就长大了。

  天祝县扶贫办副主任王明瑞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天祝县藏族农牧民养殖业呈现多元化趋势。除了鸵鸟养殖外,近年来还兴起了草原放养鸡、藏獒、银狐等特色养殖业,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我今年准备再建5座养殖棚,还想打造自己的养殖品牌。”临走时,毛尖措告诉记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