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种技术从日本引进后,经过本土化改良,在湘潭已有10多个猪场使用。刘均银的猪场采用这一技术,只花了5万多元。发酵床用锯木屑、谷壳等为主要垫料,按比例搭配发酵菌,铺满猪舍,生猪粪尿水不外流。“发酵床就好比小孩子用的‘尿不湿’。”刘均银打了个形象的比喻。在场的县畜牧部门的同志补充道:“不仅‘尿不湿’,猪食用的饲料含发酵菌,排出来的粪尿,本身就没有臭气。”
与发酵床养猪一样,还有“闭合循环生态养猪模式”,也适合小规模养猪户。
在云湖桥镇建东村的科星生态农业公司,记者看到的是一派田园风光,4栋猪舍后,是大片的菜园、果林、苗圃,满眼郁郁葱葱。公司承租周边300亩荒地,猪粪污水用水泵引上山,再从上至下自流灌溉果园、菜地,农牧循环,自我净化,猪粪尿不外流。
一路看下来,5种养猪污水处理模式让人大开眼界。这些治污示范点,或多或少得到了政府的补助和立项扶持,多的补助上百万元。
但从大面积的养猪户来看,对养猪的粪尿污染,依然没有自觉采取办法。
在湘潭县古云村,半数农户养猪几十头、上百头,房前屋后“污水横流,臭气熏天”。村里古城渔场的场主刘宗荣抱怨:“那么多猪粪尿,一不留神就直排鱼塘。去年两口塘里的鱼就因此死光光。”
记者随便走进路边一户姓刘的养猪户家,谈及猪粪尿污染环境的话题。“为什么不想办法处理?”正在喂猪的女户主双手一摊:“人要吃肉、猪要拉屎。猪多了,屎尿自然多。能有什么办法呢?”
■专家求解
吃放心肉,喝干净水
湘潭市畜牧水产局总畜牧师 吴买生
全省年出栏生猪超8000万头,生猪产业在我省农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但大量养猪,猪粪尿任意排放,一些养猪村已变成了“猪粪村”和“污水村”。
如何让百姓吃放心肉,又喝干净水?我们想了很多办法,5种养猪污水处理模式就是成功的示范。但放眼整个湘潭市乃至全省,养猪污染的治理,依然任重而道远。
解决“吃肉”与“治污”的矛盾,养猪业者当然要加强环保意识,推行生态环保养猪。政府更要大力扶持,把养猪治污作为公益性工程,治理好“猪粪村”和“污水村”。
畜牧部门要为政府当好参谋,根据环境容量,制定生猪发展和污染治理规划,划定禁养和限养红线;环保部门要统筹城乡治污,加大投入,强化监管,提高门槛,像处理城市污水一样,抓好农村养猪治污,做到养猪良性发展、环境清洁秀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