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种植基地 多举措破解菜农“三怕”

   2023-06-15 互联网3220
核心提示:驷马镇双城村的巴中市科技特派员创业园采取 “五统一”(统一栽培品种、统一育苗供苗、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回收加工、统一商标销售)的方式与农户签

  “以前在这市场上,外来菜是主打,现在正好相反,本地菜有绝对优势。”3月19日一早,平昌县新华农贸市场挤满了本地菜贩,菜贩们告诉记者,“有些本钱足的,还把本地菜卖到了成都、重庆。”

  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县,平昌以往每年都要面临大量调入蔬菜满足本地市场的尴尬。如今,该县年种植蔬菜10万余亩,不仅满足了本地市场的需要,还大量供应周边市场,甚至远达成都。华丽转身的背后隐藏着什么玄机?平昌县农业局局长唐均说,这与近年来平昌县多措并举破解菜农“三怕”,驱动蔬菜产业的跨越发展分不开。

蔬菜种植

  “一怕”不懂技术

  ■破解:

  企业示范带动

  协会技术指导

  3月19日,驷马镇辉煌村菜农邓友树从协会的智能育苗大棚里领走了12000株辣椒苗,他说:“协会统一育苗供苗、提供技术指导,还有生产‘样板’,我们种菜不缺技术,蔬菜都能高产。”

  虽说智能育苗种菜效益高,但也是个技术活。平昌县采取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协会技术员技术指导,采用新技术、引进推广优良的蔬菜品种,弥补了菜农种菜缺技术的短板。

  位于驷马镇双城村的巴中市科技特派员创业园采取 “五统一”(统一栽培品种、统一育苗供苗、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回收加工、统一商标销售)的方式与农户签订生产销售合同,全面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科技特派员们充分依靠园区效益引导、科技示范服务的作用,带动周边4乡镇种植蔬菜6000余亩。

蔬菜种植

  “不是科技特派员创业园的帮扶带动,我家哪里能致富哟!”双城村一社邓大英在自家的蔬菜大棚里侍弄着刚栽上的黄瓜苗。她说,自己利用在示范园打工挣到的收入和学到的技术,自筹资金建设了3个蔬菜大棚,现在一家年收入突破了4万余元。

  “二怕”滥市价贱

  ■破解:

  风险基金解围冷链物流保价

  几年前,平昌县规模发展生姜1000多亩,谁知当年生姜滥市卖不出去,600余万斤生姜白白烂掉,农民损失达180余万元。

  说起规模发展蔬菜,农民们心有余悸地摇头:“蔬菜不像粮食,不能及时卖出去就只有烂掉。”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