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乡有个农村妇女,厉害哟,以养猪为业,一年出栏300头肥猪,纯收入10多万元……”3月20日,记者一走进简阳市坛罐乡政府,乡干部争相提起烧房村4组的冯桂清,纷纷称赞她为女养殖能手。

当天下午5点,在冯桂清家门前的两栋砖结构猪圈里,她正在依次往猪槽里投放饲料。此时的冯桂清额头上的汗珠是一颗接一颗往下滚,但她丝毫没有在意,仍然忙碌着。猪圈里的百余头生猪面对主人送来的美食,纷纷 “嗷嗷”叫着“扑”了过来。“这是今天的最后一次喂食了。”冯桂清说,如今养猪,只要掌握了好的方法和生猪生长规律,一点不麻烦,“我每天按时投放3次猪饲料、打扫3次猪圈卫生,每次只需要一个小时。”
冯桂清家400余平方米的猪圈看似简陋,但内外没有猪粪残留,圈舍干净整洁。在每间母猪猪圈外面,每头母猪的配种时间都以粉笔书写形式记录着;仔猪圈里,仔猪们膘肥体壮,长势良好,纷纷围在自动料槽周围,吃着丰盛的“美食”……

“今年已出栏了40头肥猪,18头仔猪。”冯桂清介绍,当前她家喂养着20多头肥猪、20多头母猪和50余头仔猪。
今年40岁的冯桂清,是当地人。1992年,她从中国农业科技大学函大畜牧兽医专业毕业,成了村里的一名兽防员。1997年结婚后,其丈夫在成都从事猪肉销售工作,冯桂清则留在家里照顾老人和年幼的小孩。2002年,冯桂清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建猪圈养猪。在得到家人的支持后,她及时建起了一栋猪圈,当即就饲养了100头生猪。谁知,由于高热病的影响,加上自身养殖经验不足,一下子就死了80余头猪,造成几十万元的经济损失。可冯桂清没有退缩,她决定打破传统养殖方法。冯桂清结合自身掌握的生猪防病知识,再购回相关书籍,在边学边实践的基础上,及时对猪圈进行技术改造,更换猪饲料,改良生猪品种……第二年,冯桂清的生猪养殖扭亏为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