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村”的大棚番茄种植 “番茄文化”传四方

   2024-03-11 互联网950

番茄种植技术大全

  村主任姚长余笑着说:“凡是种番茄的田下茬都是种水稻,由于前茬基肥足,不需要施用化肥,由于大棚中温度较高,起到了‘熏蒸’病菌的作用,也不需要使用农药,是标准的生态水稻。有粮贩专门收购这种‘番茄稻’,价格比普通稻谷贵50%以上......”2008年,时任江苏省省长的罗志军来到村里考察,镇干部向省长汇报番茄茬后种水稻,既发展经济作物,又不放松粮食生产时,罗志军笑着说:“这种模式不错……”。

  韦荣根是蒋庄数一数二的种粮大户,他自己承包了27亩地,加上帮兄弟家种的七八亩地,他手上有30多亩责任田。我们去采访的时候,他正抱着孙子在地里“巡视”自家的20几亩小麦,他老伴在旁边的大棚里采摘番茄。他告诉我们,他家种了3亩多地的番茄,等番茄卖完了,小麦收起来后,自己的30亩地就全部种上水稻。他特别“强调”:3亩番茄地种是他的“核心田”,收获时是要分开收脱的,“因为价格不一样。”

  问及老俩口种30多亩地怎么忙得过来的,他说:“全靠机器帮忙......”他带我们到他家的仓库里,指着一摞长方形的东西向我们介绍:“这是我用来自己育秧的秧盘,你们来早了,等五月份育秧的时候一排排的才喜人呢。”老韦不无骄傲的介绍,他自己有两架拖拉机,几年前又买了架插秧机,现在是真正的“割麦不用刀,栽秧不弯腰”,每年光粮食作物的收入就很客观,再加上每年拿出几亩地套种大棚番茄,自己的纯收入每年可达八九万,最近正打算给在上海务工的儿子在城里买套商品房呢。

  姚长余说,村里最忙的莫过于季恒荣家,他家种了5亩多地的番茄,还有20多亩粮田。忙完了番茄忙育秧,忙完了育秧忙收麦,忙完了收麦忙插秧.....我们说“老季您辛苦了!”老季哈哈大笑:“只要忙到钱,财发精神长.....”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