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岁的杨丹,是城区猇亭区高湖村四组人。说她普通,她与大多数农村妇女一样,柴米油盐,为丈夫、为孩子操劳;说她不普通,由于患先天性髋关骨错位,落下了两条腿不等长的疾病,从此,她踏上了和别人不一样的人生征程。但她硬是靠着勤劳和坚韧,办起了养猪场,闯出了一条致富路。
a. 天生我才必有用

杨丹的童年,免不了因为身体而受到轻蔑、欺负,但也铸就了她不服输的性格。2002年9月,从原宜昌县职高服装专业毕业的杨丹,应聘到伍家岗富艺制衣有限公司。在这里,住宿舍,吃食堂,一个月有三四百块钱的工资,但懵懂的她拥有一颗梦想的心。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2003年底,她急切地想到外面世界去闯一闯,就因为这个念头,她第一次与父母发生了激烈的争执:“一个女孩子,有份正当的职业就行了,何况你还是个残疾人,不要心比天高了”,“健全人在外面打工都很难,你能行吗?”家人的心疼与劝导并没有让倔强的杨丹回心转意,她暗自想道:“谁说残疾人不能出去闯,我就要去证明我的能力。”
2004年春节后,杨丹和一位朋友踏上了远去广州的列车。令她没有想到的是,第一次远行的路上就给了她不少麻烦。

春节刚过,正是农民工南下时节。火车站人山人海,杨丹和朋友买到的是一张站票,挤在摩肩接踵的人流中,腿脚不灵便的杨丹,一不小心被挤得摔倒在地,幸好同伴机灵地拉起了她,但还是受了伤。
到了广州,杨丹拖着残疾的双腿寻找工作。她好不容易挤进招聘会现场,可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见她一瘸一拐的样子,二话不说,招呼下一位应聘者去了。幸运的是,她在一位老乡的帮助下,进入一家首饰加工厂,3个月的试用期满,老板觉得她工作认真负责,有学历又能干,特意为她安排了一份相对轻松点的工作——收管员。收管员虽然相对轻松,但工作时间最长,她必须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下班。早晨6时至晚上12时,长时间超负荷工作,拖垮了她的身体,她两次昏倒在了岗位上。
b. 功夫不负有心人
通过几年的磨砺,她开始思索着回乡创业,在家乡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2006年6月,因母亲手术,杨丹不得不回家照顾她。在此期间,经亲戚的介绍,杨丹认识了年轻小伙子李秀林,两人很快便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但是有一个首要的问题没有解决——房子。
“要结婚,就要建房子,如果建栋房子要十多万,需要借钱,靠小李每个月千把块钱的工资,要等到何年何月呀?不如找个项目投资创业吧,翻身也许会快点啊。”杨丹与家人商量道。通过多方面的考察,杨丹决定利用自己家的一片柑橘园来办养猪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