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他与其他农户合伙承包1.1万根松树根栽种茯苓,共收获茯苓4.3万公斤,产值达49万元。
在陆华南等人的带动下,康峙村、古优村、驮英村、小平村的群众纷纷跟着种植茯苓。康峙村家家户户都种植茯苓,2011年,该村收获茯苓25万公斤,产值近300万元,村民黄海一家通过种植茯苓获利25万元。
夫唱妇随携手上山栽茯苓
康峙村村民李秀坚也是种植茯苓的带头人之一。2011年,他与一位湖南老板合作,由老板提供资金、技术和菌种,他出人力,低价承包别人砍伐后剩下的4000多根松树根种植茯苓。起初,妻子看到李秀坚整天上山去捣鼓松树根,以为他不务正业,经常埋怨他说:“松脂16块钱一公斤,你不去割,整天摆弄那些松树根有什么用?”李秀坚没有理睬,为此夫妻俩经常吵架,差点反目。结果两人各做各的,你割你的松脂,我种我的茯苓。到了下半年,李秀坚种下的茯苓开始收获了,一大块一大块的茯苓从地里挖出来,一车一车往村外运,足足有3万多公斤,净赚了30多万元钱!尝到了甜头,妻子也高兴坏了,今年决定夫唱妇随,跟李秀坚一起上山扩种茯苓。
规模发展致富道路更宽广
由于村里的松树根越来越少,那楠乡许多农民就到邻近乡镇甚至外地去租用松树根种植茯苓,收入颇为可观。2011年,该乡农民共种植茯苓18000亩,逐步形成了新的特色产业。
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为了使村民早日走上致富路,那楠乡党委、政府专门成立了红枫中药材种植合作社,采用“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帮助农民发展中药材种植。目前茯苓种植已经成为黑灵芝特色产业之后的又一个重点发展项目。今后该合作社将在种植管理技术、菌种引进等方面,给种植户提供更多帮助,建立种植基地,扩大种植规模。茯苓成熟后,合作社以保护价进行回收,统一销售,以降低种植户的风险,保障他们的利益。今年头4个月,那楠乡群众就收获茯苓30万公斤。废树根也能长出金蛋蛋,那楠乡农民依靠林业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种植产业,致富之路越走越宽广。
采访将要结束时,陆华南带着记者来到他在那楠乡街上起的新楼房,只见一楼堆满了一袋又一袋茯苓。他介绍说,一楼已经租给湖南老板存放收购回来的茯苓,至少有8万公斤。摸着装满茯苓的袋子,他向记者说了一个心愿:“如果我们也能引进资金和技术,办起一家茯苓加工厂就好了。茯苓经剥皮、切片、晒干后出售,能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市场前景很好。不但能增加茯苓的附加值,还能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厂工作,增加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