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开展生态化种植养殖一起抓 年入30万

   2024-03-11 互联网820
核心提示:杨永平的果园,是他自己培养出来的生物圈――山顶的松树涵养水土,山腰养猪养鸡、设沼气池,在山脚种植果树经济林,而沼气渣经喷灌发酵出来的沼液以及在果

  55岁的杨永平,年收入30多万元,他不是什么“金领”,就是个衣着朴实、脸庞微黑的农民,是福州闽侯县竹岐乡竹岐村的种养殖大户,他的15年创业传奇,在当地广为流传并争相效仿。

  杨永平的果园,是他自己培养出来的生物圈――山顶的松树涵养水土,山腰养猪养鸡、设沼气池,在山脚种植果树经济林,而沼气渣经喷灌发酵出来的沼液以及在果园中放养的家禽,能抑制了果树的病虫害并肥沃土壤,不仅互惠互利,还省了一大笔化肥农药钱。

生态种植

  去年,杨永平的生态果园获得了竹岐乡政府颁发的龙头企业的称号。如今,竹岐乡参与生态养殖模式的种植总面积达到了1000多亩,参与的农户每年增收十多万元。

  临时工决意创业 初投数十万几乎打水漂

  杨永平是福州闽侯县竹岐乡人,高中毕业十几年来,他一直没有稳定工作。“食堂的后勤、粮食收购员、养鱼,什么杂七杂八的临时工都做过。”

  1997年,40岁的杨永平上有老下有小,生活捉襟见肘。此时,闽侯县正倡导将无用森林改造成经济林,他决心创业一搏。

  经实地考察,杨永平发现离家不远的六埕湾水库边的那座荒山,土质松软。他决定用这块荒地实现自己的果园梦。

  兴致勃勃的杨永平,对山进行全面开荒,除掉了许多覆盖在土表的植被,种下了500多棵的龙眼树苗。不想,一开始就遭遇“大旱”――连续70多天没有下雨,加上山上只能依靠人工浇灌,500多棵的龙眼树苗几乎全枯死了。

  “等于几十万元的投入打了水漂。”杨永平说,当时他和所有入伙的亲戚都懵了。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