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变化往往富有戏剧性,即使猪倌也一样。今年,26岁的海盐养殖户黄朝伟一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家的养殖场顺利搬进了位于海盐县元通街道的幸福小区海望养殖场,原来的小猪倌变成了如今万头规模养殖小区的场长,每天穿着工作服,负责整个小区日常事务安排和养殖技术指导工作。

就在去年,黄朝伟一家还怎么也不会想到变化会有“这么快、这么好”.海盐养殖业发达,家庭养殖户更是遍布各地乡村。据统计,2010年生猪存栏50头以上的养殖户超过千户,而黄朝伟家是大量家庭养猪户中的普通一员。
和大规模养殖场不同,海盐的家庭养殖户往往在自家的房前屋后发展养殖,猪舍大都是用空心水泥砖垒成,房顶盖个石棉瓦,窗户则是普通的木头窗户,里面光线阴暗,遇到恶劣天气挡风遮雨也会出现困难。

简陋的设施加上传统的养殖方式,虽能致富,但村子里“臭气熏人、污水横流、脏乱差”,邻居之间矛盾增多。附近村民很有意见:“钱你们赚走了,臭气臭水留给我们了。”此外,随着海盐新市镇、新社区建设推进,家庭养殖与环境的矛盾更加突出。
随着“两区”建设推进,现在海盐养殖户们的劲头可不一般了。作为海盐现代农业综合园区的凤凰农业综合园区,配套建设起一个主导产业园幸福小区海望养殖场。这个养殖场由当地畜牧业龙头企业浙江青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投资主体,总投资1600多万元,政府出资了300多万元扶持资金。“建设目的就是帮助养殖户解决养殖出路,解决养猪与环境的矛盾。”海盐县畜牧局副局长李海虹介绍说,“养殖户可以租用或者购买整栋养殖厂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