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辞职下乡种蘑菇 打开蘑菇销路获国外认可

   2023-05-12 互联网3920

蘑菇种植技术

  虽然在辞职之前,窦宗礼也曾考虑过风险,意识到会出现亏损,但现实的亏损来得比他想象得要快,要大得多。2003年至2005年,因种植的蘑菇品种不能适销对路,他亏了100多万元,这是他们的全部家当。

  “创业初期的失败,主要是蘑菇品种选择出现偏差。”窦宗礼告诉记者,在刚开始养蘑菇的时候,自己不专业,在技术人员的建议下,他选择了滑子菇。 没想到的是,忙活了一年,蘑菇长得很差,亏损已不可避免。出现问题后,窦宗礼反思自己,到底是什么导致失败?后来,经过向省农科院专家进行咨询后发现,他 所选择的滑子菇,在东北一带长得比较好,来到山东后,因自然环境、气候、土壤不同而无法适应。

  之所以选择辞职养蘑菇,是他意识到现代农业发展的美好前景,意识到食用菌产业在中国作为一个新兴产业,食用菌产品作为健康食品,具有营养丰富、 药用保健、绿色环保的特点,市场潜力巨大,一定能成功。虽然自己并不熟悉蘑菇种植,但他认为,只要认真学,扎实干,没有干不好的事。也正是在这样的理念指 导下,创业“受阻”后,他没有放弃,而是坚持着。

  放弃了滑子菇,他转而选择了适合山东的金针菇。之后,窦宗礼还特别加强了业务学习,深入钻研蘑菇种植技术,逐渐地他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专家。随着品种的更换,养殖技术的提高,蘑菇养殖逐渐见到了效益。

  【打开销路】

  国内站稳脚跟,国外获得认可

  蘑菇养殖成功后,窦宗礼开始考虑蘑菇的销路问题,因为他们的生产采取的是“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能否顺利地将蘑菇销售出去不仅关系到公司的效益,也关系到所有参与蘑菇生产的农户的利益。

  为了蘑菇销路,窦宗礼多次去北京,终于在北京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新发地批发市场站稳了脚跟。

  与此同时,窦宗礼夫妻俩还经常出国考察市场、解决生产中的难题。

  对窦宗礼来说,商机无处不在。2007年,窦宗礼在韩国考察时发现,韩国人喜欢食用菌,可以说爱不释手。虽说他们的种植模式相对先进,但他们的市场品种相对较少,种植成本高,而且大棚蘑菇种植技术更为单一,规模也小。于是,窦宗礼就想着在韩国种蘑菇。

  同样是一股韧劲,窦宗礼很快凭借熟练的外语、真诚的沟通取得了韩方的认可,并在韩国建立起绿色农业株式会社。“我们在韩国土地上建设大棚,组织济南农民赴韩从事食用菌种植加工,农民的月收入超过国内农民年平均收入!”窦宗礼一脸自豪地对记者说。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