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持续了长时间的高位运行后,生猪价格迎来了“拐点”。目前,全国猪肉价格已连续11周下跌。22日,记者在吉林省德惠市米沙子镇的集市上遇见了养猪大户赵晋辉,蹲在一个猪肉摊旁与他聊起了猪肉价格的“兴衰历史”。

今年55岁的赵晋辉个子不高,身形单薄。仅看外表,很难想象他是个远近闻名的“猪老板”。米沙子镇上的肉贩子都认识他。肉贩周兴贵说,这阵子肉价不高,排骨每斤15元,比春节前降了四五元。老赵头经常来看行情,他是大老板,家里仅母猪就有400多头,养猪的事他最明白。
经历了肉价的起起落落,赵晋辉逐步在市场的磨砺中摸索出了3条价格波动的规律。用他的话说是“三看法”:一看散户。老赵说,当猪价高时,散户容易一哄而上抓猪,价格可能很快往下走;当猪价低时,散户就赶紧将猪出手,造成育肥猪大量减少,行情可能起来。

二看疫病。根据多年的养猪经验,老赵发现,决定生猪价格的主要因素是疫情,导致疫情的重要原因是散户过多,其防疫能力差、管理水平低,一旦发病易导致生猪大量死亡。
三看大户。赵晋辉说,目前决定市场猪肉价格的还有大型加工企业,他们经常根据行情调控价格。“目前养猪业正在向规模化养殖过渡,国家要防止猪肉价格波动,扶持养猪大户是最好的办法。”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