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大水貂养殖基地:村书记带头搞起养水貂产业带领村民共奔小康

   2023-09-13 互联网2370
核心提示:孙万红经过认真的走访调研,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成立特种动物养殖合作社,把传统的庄户小买卖做成产业。“生产方式改变了,生活方式也就跟着改 变,利用这个平台带领老少爷们儿发家致富。

  山东省诸城市东山社区的书记孙万红为助农增收牵头成立了全国最大的水貂养殖基地,带领当地居民搞起了貂养殖业,居民户均年纯收入葱1万元发展到了户均年顺收入20万元。

  中国水貂皮产量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而山东省诸城市最东边一片不起眼的荒山薄地竟产出全国四分之一的水貂皮。建立起这片养殖基地并带领养殖户们发家致富的,正是故事的主人公孙万红。他的事迹是红船精神在诸城市的又一个注脚。

水貂养殖

  山东省诸城市东山社区的居民从几年前户均年纯收入1万元发展到现在的户均年纯收入20万元,这样的变化少不了社区党委书记孙万红的功劳。他牵头成立了全国最大的水貂养殖基地,带领一方老百姓整合资源凝心聚力,把庄户小买卖做成了富农大产业。

  孙万红是诸城市十里社区的一名党委书记,为了帮助村里的人们致富,他建设了一个水貂的特种养殖基地,并帮助大家筹集资金,选择优质的水貂品种提供给大家,百姓亲切地称他为“貂头书记”、“孙万能”、“孙有办法”……

  “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应该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水貂养殖

  诸城市密州街道十里四居有四十余年养殖水貂等多种特种动物的传统,但过去养殖规模小,缺乏竞争,许多养殖户一年只挣几百块钱。2005年,孙万红担任十里四居党支部书记,当时他依靠经营企业已经拥有数百万元家产,“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应该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上任伊始,孙万红经过认真的走访调研,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成立特种动物养殖合作社,把传统的庄户小买卖做成产业。“生产方式改变了,生活方式也就跟着改 变,利用这个平台带领老少爷们儿发家致富。”他动员党员先干一步,树立“样板”。不到一年时间,“样板”们富了,群众也争着入社。到目前,发展社员1200多户,年可出栏水貂480万只,改变了诸城市特种动物养殖业“原地踏步”的状态。昔日“脏乱差”的十里四居,成了省级新农村示范村。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