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里四居富了,孙万红还有更远大的目标。2007年,他带头与集体经济薄弱的东山社区5个偏远村庄联合成立联建党总支,整合十里四居在特种动物养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与东山社区的土地和劳动力等优势资源形成互动,在山林薄地上建起了占地1600亩的东山社区“大森林特种动物养殖基地”。
但是,当孙万红动员本居养殖户加入养殖基地时,养殖户的态度给他泼了一盆冷水。由于村民在一个地方搞养殖习惯了,即使是搬到本社区内的养殖基地,也觉得是 “出外”,养殖基地建立初期报名者寥寥无几。“做好事也要动脑筋哪”,孙万红在社区搞起了声势浩大的养殖入园考试,一场由警车开道的正规考试为养殖基地选 拔出38名第一批产业工人,同时还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如今,孙万红已经带领300多名农民从事特种动物养殖业,促进了周边1500多名群众就地就近就业,东山社区的养殖产业规模扩大4至5倍,养殖面积扩大到6637亩,养殖数量由户均百只增长到户均1000只,户均年纯收入达20万元,是之前的6至7倍。

有貂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011年1月12日,一辆大型货机在青岛机场降落,里面是孙万红从养貂强国丹麦带回来的17840只种貂,“农民也能包得起飞机了”,村民们奔走相告。种貂们下了飞机,又分别坐上了18辆大卡车,浩浩荡荡地奔向东山社区。“这些种貂可都是宝贝”,孙万红露出得意的笑容。
由于近亲繁殖,国内产出的貂皮质量与国际水平之间还有很大差距,貂皮出口也因此受到严重影响,而孙万红引进这些种貂正是为了“走出去”。除此之外,他还投资6000万元在丹麦购买了两个农场。孙万红计划用四年的时间完成东山社区养殖基地水貂品种的更新换代,从根本上提高毛皮质量,使水貂的生产水平逐步与世界接轨,到那时每只水貂的纯利润将由现在的130元提升至330元。
孙万红计划在未来建立集拍卖、商务洽谈、休闲、时装设计与一体的的国际裘皮物流园,让养殖基地的貂皮从单纯的“农产品”变成富有艺术价值的“奢侈品”。
激烈的竞争让孙万红深刻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除了丹麦引进种貂的想法,他还特别提倡“一家一个大学生”战略,提早为社区积攒人才力量,以保证顺利进行水貂品种更新换代。为此,他从几所农业类高校招聘了117名大学生,有针对性的分配给不同的农户,运用新的科学技术来帮助养殖户攻克难关,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同时也很好的帮助了农户,群众为这一两全其美的办法竖起了大拇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