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退休老局长,放着城里的安逸日子不过跑到荒山上,家人都不理解他到底是为了什么,老汤却说他承包荒山,是为了多年的一个心愿。他要在有生之年还一笔债。
汤立和:欠的重债,不是一般的债。欠农民的重债。
汤立和,69岁时承包荒山,而且一包就是31年,他欠下了什么样的重债,又要怎么在有生之年偿还呢?
其实,汤立和曾是柑橘产业中的风云人物。
1979年,汤立和从陕西省调回家乡江夏区担任林业局长,他刚一上任,就要改变武汉市种不出柑橘的论调。
汤立和:因为周期性冻害,武汉它是柑橘栽种的边缘产区,武汉它主要是冬天像冰窟,夏天像火炉。
老汤不服这种说法,他联合了几个研究员,利用武汉的小气候区做实验,在上世纪80年代打破了柑橘禁区论,因此他还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不出10年,江夏区的柑橘种植面积就达到了6万亩,老汤也成了江夏区农民心里的柑橘创始人。
芦双清:我们这边,要是老年人一般讲到他,别人都会知道他,因为最开始搞那个果树就是他在这里带头搞的。
余其明:搞柑橘他是一个专家吗,创始人,他最早。
汤立和:到1986年一般的亩产都四五千斤,一亩地搞七八千,万把块钱了,老两口种两亩地,100多棵树,一年收入一个人搞一万,所以这一下子万元户都起来了。
这是老汤这辈子最值得骄傲的事,到现在,他还珍藏着因为带动大家种柑橘所得到的荣誉证书。
汤立和:我退休之前,政治荣誉和技术成果奖,一共49个奖。
记者:你最喜欢哪个奖?
汤立和:这个,就是这个打破禁区。
记者:怎么得到的这个奖?
汤立和:我是课题小组领导人。
记者:什么课题?
汤立和:无病毒柑橘种植项目。就是国庆一号。
1997年,汤立和带着他的49个荣誉证书光荣退休,过上了养病健身,安度晚年的生活。2004年底,汤立和决定再去看看他曾经搞实验的柑橘园,没想到这次故地重游改变了他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