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分销体系,更没有服务体系,AMD的内部人士表示,公司有心为用户提供服务,用以维护AMD在DIY用户心目的形象,但是,AMD在进入中国多年后依然没有这个力量。同时,AMD的水货充斥大陆市场,其产品的真伪一时难辨。
到2003年,英特尔占有80%的市场,而AMD只有可怜的7%,且两者的销售额更相差10倍以上。
2002年11月,AMD中国CEO郭可尊初上任时,AMD在中国品牌电脑市场上一无所获。为了打赢“处女”之战,郭可尊甚至不惜远赴千里出现在名不见经传的江西地方电脑品牌——晨创的新品发布会上。
近年来,AMD的最得意之作当属与国内渠道巨头神州数码的合作,这种合作带给AMD实实在在的收益。
2003年,郭可尊数次造访神州数码寻求合作。辛勤得到了回报,有了神码强大的号召力,AMD产品分销商的数量从第1季度的11家迅速增加到第3季度的85家。同时,神码为AMD建立了800CallCenter系统,为最终客户提供售后服务和产品真伪辨别服务。
随着AMD销量的增长,夏新、紫光等纷纷与AMD携手,而联想的2999元电脑更是全面采用AMD,这对AMD进一步在品牌机市场发展埋下了伏笔。
2004年,AMD芯片在中国的销量已经占到全球销量的15%至18%,“这意味着在中国,AMD与英特尔将进入巷战阶段。”
在价格冰点处撕开防线
联想的2999元电脑与AMD合作是英特尔没有想到的。
长期以来,英特尔如同一架精密仪器,很少犯任何哪怕是细微的失误。十几年来,它建立起来的市场攻防体系非AMD朝夕之功即可撕破,英特尔对各大PC厂商操纵已经到了得心应手的程度。英特尔通过控制各厂商的产品数量、推出档期和价格,把握这些没有核心技术的OEM厂商的生产和产品命脉,在中国建立起以联想、方正、同方、TCL等直供客户为基础的垄断体系。从技术研发、产品更新、市场推广、渠道运作等方面来看,在各种规则的名义之下,君王一般的英特尔给生态链下的OEM厂商们丰厚的利益引诱。当利润逐渐削薄的PC业变得愈发困窘时,英特尔的“银弹攻势”越发成为各PC厂商欲罢不能的魔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