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猪也要讲究“血统”
血统的纯正与否决定猪肉的价值,这一点上官地人认识得很清楚。他们通过引进、自繁自育 等有效手段,改良品种,优化品质。据统计,全镇的商品猪品种以迪卡猪等瘦肉型猪为主,养殖专业村及养殖小区的优良品种普及率达100%。镇党委、政府针对 农区养殖业发展现状,通过价格对比、效益计算,提出“以农养牧,以牧促农”的结构发展方式,有效开发利用了农区资源。通过加大品种改良力度,提高生猪品种 质量,经纪人都说这儿的猪品种好、瘦肉率高,每公斤价格比普通猪要高出0.6-0.8元。
生猪“戴上”防疫卡
猪肉的质量 如何,防疫是一个重要的关口。上官地人自豪地说,我们这里出去的猪肉都是“健康肉”。他们为何能夸下如此海口呢?镇里的领导这样给我们介绍:他们争取各类 资金30多万元。派专业技术人员加入协会防疫检疫组织,认真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他们要求每个防疫员及时防疫,并填好防疫卡片。不允许购进来源不明的 没有防疫卡片的猪,对外地来镇销售仔猪、育肥猪的,没有防疫证明一律不准销售。同时他们还加强了饲料引进和商品猪销售管理,实现饲养、改良、加工、销售等 环节的有效衔接。坚持有条不紊地实施“统一生产资料(饲料、兽药等)采购加工、统一品种改良、统一免疫程序、统一饲养技术、统一仔猪和商品猪销售”的“五 统一”模式。有效降低养殖户的养猪成本,节约开支,降低各种潜在消耗,进一步提高商品猪销售价格和市场竞争力,从而使养猪业在协会的引导带动下保持稳步、 健康发展的态势。
有鉴于此,上官地镇猪肉“金贵”也就不足为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