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猪肉倌”高薪酬羡煞白领

   2024-03-11 互联网590
核心提示:近日,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生陈生领衔的大学生猪肉倌正式在上海12个菜市场亮相,经营猪肉生意。50余名大学毕业生被分配到了各大菜

近日,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生陈生领衔的“大学生猪肉倌”正式在上海12个菜市场亮相,经营猪肉生意。50余名大学毕业生被分配到了各大菜场的柜台,成为猪肉一线销售员工,被市民戏称为大学生上菜场开“大学生猪肉倌”。据悉,由于员工中大学毕业生占了一半多,学习能力强、素质好,使得壹号土猪发展很快,在珠三角的专柜已经超过500个。同时,一线“大学生猪肉倌”的月收入也达到3000元以上,管理层更有10万元以上年薪,这一薪酬与办公室里的白领不相上下。

看到这则消息,也有不少白领存在质疑,大学生卖猪肉,是不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受过高等教育却“无用武之地”,知识岂不是白学了?北大毕业生卖猪肉,是不是太可惜了?而小编认为,“大学生猪肉倌”能够开启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一片新领域,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为大学生的就业和社会实践开辟一片新天地。

“大学生猪肉倌”高薪酬羡煞白领
“大学生猪肉倌”高薪酬羡煞白领

“大学生猪肉倌”普及“一分价钱一分货”?

记者在长宁区天山路上的澳华菜市场看到,以绿色为主的“大学生猪肉倌”专柜上,“每500克肋排43.8元、大排39.8元、小排36.8元、脊骨27.8元……”的价目表亮了出来。穿着黄绿色工作服的“猪肉倌”正忙着给路过柜台的消费者发宣传单页。但几个刚买完菜的“马大嫂”看了价格就感慨:“太巨(贵)了!”据悉,目前上海市场品牌猪肉的价格要比“大学生猪肉倌”便宜近一半。

但在“大学生猪肉倌”创始人陈生看来,高价是“一分价格一分货”的结果。他说,市场上销售的猪肉大多是圈养的“洋猪”,平均四五个月就能出栏,但土猪的饲养周期达到10至12个月,成本比洋猪高。土猪的瘦肉率也比洋猪低,“物以稀为贵”,价格自然高了。“但这换来的是好口味,所以不怕卖不了”,陈生介绍说,在广东,他们的产品售价也比普通猪肉贵出一倍,但像排骨、梅花肉等部位总是上午不到10点就销售一空。

另一个与其它品牌猪肉不同的是,“大学生猪肉倌”的价格全市统一,并且保持稳定,不随生猪价格变化。陈生解释,这是因为高价中也包含了安全成本。在壹号土猪之前,几乎没有规模性的土猪养殖企业,但现在,“大学生猪肉倌”将土猪养殖户纳为企业员工,以考核的方式来确保每头猪出栏时都符合安全标准,从源头上杜绝了问题产品。

“大学生猪肉倌”的“员工”营销起来很有一套

记者发现,虽然同为北大毕业生,但陈生与陆步轩的“卖猪肉”的起因截然不同:陆步轩是迫于生计而卖猪肉,可陈生在卖猪肉之前,已经是一名成功的商人。之所以放弃此前的生意改卖猪肉,是因为他觉得“卖猪肉也可以卖出北大水平”。在陈生看来,运用先进的管理、营销理念,可以在猪肉销售这一传统行业开辟“蓝海”,也为大学生们提供新的就业和发展空间。

正因为此,“大学生猪肉倌”的经营模式与其它品牌有所不同。比如,品牌采取连锁直营模式,所有柜台均统一装修,服务人员统一着装。在这里,一线卖肉的“猪肉倌”虽然也有“庖丁解牛”的好把式,但说起话来斯文有礼,不少还架着眼镜,看上去很是文质彬彬。这一销售模式改变了“猪肉倌”光着膀子大声吆喝的形象。至于宣传起产品,大学生“猪肉倌”也很有一套。比如,面对消费者“价格高”的质疑,一名身材小巧的女生耐心地解释:“三口之家一个月平均吃5公斤多的猪肉,我们的猪肉每公斤比其他牌子贵20多元,一个月的差价不到两百元,贵吗?少喝几杯星巴克咖啡不就回来了嘛!”

“大学生猪肉倌”应该受到社会认可

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民众口头上不承认,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工作本身还是存在高低贵贱之分的。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毕业后从事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职业,会让人感觉寒窗苦读有何意义,但是“大学生猪肉倌”的学生们能承受来自亲人以及社会的舆论压力。

行行出状元。素质好,“大学生猪肉倌”业务迅速发展,辛苦的付出就会有好的回报,如今在珠三角的专柜已经超过500个,这也是对“大学生猪肉倌”最好的回馈。

小编认为,“大学生猪肉倌”网络走红不稀奇。只要用心去做,任何职业都可以体现自我人生价值,最终实现自己人生奋斗的目标。

“大学生猪肉倌”高薪酬羡煞白领
“大学生猪肉倌”高薪酬羡煞白领

其实,如果换一个视角来看,大学生开“大学生猪肉倌”卖猪肉与卖iPhone的性质一样,都是销售。如果运用现代营销技术、知识,建立起猪肉连锁销售,实行现代管理,不也可成为杰出的销售商?同样,把修鞋与时尚、设计联系在一起,不是可赋予这种传统的技术活全新的内涵?以服务社会发展的精神和创新精神,去改造传统的行业,为每个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由此提高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这才是大学更应该承担的责任,“大学生猪肉倌”并不输给其他行业。

“大学生猪肉倌”的猪肉如果卖得最好,那显然不是摆一个摊头,自己抄刀切肉,而可能成立一家大规模的食品企业;修鞋修得最好,那显然也不是在街边摆一个摊头,而完全可能开出修鞋连锁店,甚至开发自己的品牌鞋;至于种地种得最好,在当下的中国,大概可以算袁隆平先生了,在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后,袁先生照样经常下田“种地”。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