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逼”村民学着养娃娃鱼 野生娃娃鱼养殖村民致富新希望

   2023-08-21 互联网2500

娃娃鱼市场价格

  山高水清

  地震“逼”村民学着养大鲵

  “怎么想起要养‘娃娃鱼’?”记者问黄羊村村支书肖毅。

  “都是给地震逼出来的。”肖毅回答。

  黄羊村有300多户,1100多人。村里傍山,退耕还林后只有162亩土地。“5·12”特大地震又使村里一些耕地毁损,基本没有什么地了。“我们处在茶坪河上游,如果养猪、养鸡,污染大,没有土地,养殖粪便无法处理,思前想后,很多设想都没法实施。”肖毅说。

  村民杨学军、贾永德的成功,让大家眼前一亮。杨贾两人长期在外收魔芋,跑得远,见得多。前些年见养“娃娃鱼”这事干得,就自己在外面养起来, 几年下来,挣了一些钱。“‘娃娃鱼’有个特点,就是对水质要求特别高,我们这里的水好,海拔也比平坝区高,以前河里本来就长 ‘娃娃鱼’,肯定适合。不如 把他俩请回来养鱼,还能带动一些群众,给村里多条致富路子。”肖毅说。

  目前黄羊村养殖大鲵的村民已有13户,数量达到1198条。“这个数字还在扩大。”肖毅说。

  “‘娃娃鱼’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群众养殖可以吗?”记者问。

  “只要不是捕来的野生‘娃娃鱼’,办理相关许可证后,人工繁育的子二代是可以养殖经营的。目前我们正准备成立大鲵养殖协会,以协会的名义到省级渔业行政管理部门去申请养殖许可证、经营利用许可证。”

  “娃娃鱼”每斤价格高达上千元,鱼的养殖周期长达3年,“干这行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村里不鼓动,但要给群众创造条件。”肖毅介绍,大 鲵以前见过,但谁也没有养过。它怕光,喜静,对水质要求高,要吃活鱼虾,周大爷最怕它生病,“我们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如果生病就麻烦了。”周大爷有些 担心。

  好在安县水务局主动帮助村里的群众,不但派出技术人员指导,还办了两次培训班,传授大鲵养殖技术。但群众最希望的是,有个能带动他们的龙头企业。

  规模养殖

  “娃娃鱼”也有产业梦想

  安县花荄镇西的安昌河边,绵阳时新水产生物发展有限公司的大鲵养殖场坐落在这里,养着6000多条“娃娃鱼”。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