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县西河镇安富村村民陆桂献一次上网看到人工养殖大鲵的信息,让她产生了“转行”的念头。经过三年多的经营,大鲵养殖为陆桂献带来了不菲的收益。
随着各种鱼类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中高档价位的鱼种出现在普通农民养殖场里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一些珍稀鱼种更是成功实现了人工养殖。蒙山县西河镇安富村村民陆桂献就是通过养殖两栖动物大鲵,开辟了致富的新路子。

看准市场 果断改行
在养大鲵之前,陆桂献是当地知名的养猪专业户,由于丈夫在镇政府工作,养猪的活儿基本由她自己来干,陆桂献因此特别注意上网搜集一些养殖技术信息以提高效益。虽然人手不多,但陆桂献还是把养猪场管理得井井有条。
3年前,喂完猪的陆桂献像往常一样上网看新闻、种养信息,一条新闻引起了她的注意———“生活在淡水中的两栖动物大鲵,俗名叫‘娃娃鱼’,是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同时也是特色农业重点发展的养殖新品种,由于野生大鲵极为珍稀,人工养殖已在部分省市成功展开。”

有着几年养殖经验的陆桂献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她开始搜集关于国内人工养殖大鲵的资料。“当时全国人工繁殖大鲵的数量已近160万尾。有专家分析,大鲵的营养价值将会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人工养殖大鲵也将成为养殖业的一个新亮点。”陆桂献向记者说,如今养殖大鲵获得成功,她十分庆幸当时坚持了自己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