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武胜县金光乡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河滩空地丰富的草资源,大力发展畜牧产业,建起了以肉牛养殖为主的畜牧产业发展基地,年出栏肉牛1000余头。同时,利用牛粪做底料来种植圆头蘑菇。

乡镇扶持,村民建起肉牛养殖场
杨波是武胜县金光乡的一位养殖大户,他的养牛场就建在嘉陵江边。这位中年汉子向记者介绍说:“我的养牛场现在主要有夏洛克、利木赞、鲁西黄牛、西门塔尔等品种。它们的肉质好,长势也非常快。”
据了解,杨波1998年从西藏复员回家后,就业问题一度困扰着他。看到家乡在大力发展农业产业,他就打消了外出务工的念头,决定在家乡兴建肉牛养殖场,干一番事业。杨波的想法得到了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该乡派出专门的技术人员指导他如何搞好养殖业,并根据养殖规模给予他一定的资金支持。“有了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我的养牛场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建起了。现在,年出栏肉牛100多头,每年可净赚15万元左右。”杨波说道。

在杨波的肉牛养殖场里,记者发现,养殖场的环境非常好,他把场内所有的牛粪都做了集中处理。“我们都很重视环保,把牛粪用专门的池子把它装起来。”杨波说。
牛粪越积越多,不合理利用就是一文不值的废物。为使产业发展实现良性互动,乡党委政府科决定对牛粪进行合理利用,引导业主发展循环经济,走产业联动的路子,实现养殖业与种植业优势互补,相互协调发展。于是,在乡党委政府的鼓励下,村民们开始发展蘑菇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