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梅新育:跨国公司品牌危机的根源

   2023-03-08 互联网4580


  《21世纪》:从食品安全角度讲,跨国公司应当充当什么角色?

  梅新育:由于跨国公司产品销量巨大,也由于某些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来自他们的研究开发(如转基因农产品),他们应当本着对消费者也对自己负责的态度,遵守有关法规和道德准则,做好质量监督检测工作,把好食品安全的第一个关口。而政府部门的责任是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地监督。

  《21世纪》:跨国公司是否存在双重标准问题?比如卡夫的转基因问题。

  梅新育:跨国公司的双重标准现象很多,不仅是对消费者的双重标准,还包括在生产环节对待工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双重标准。某些跨国公司常常把一些在本国不允许的生产工艺、生产环节搬迁到发展中国家,对待发展中国家的工人也很不尊重他们的基本人权,而这些行为他们在母国绝对不敢做。最严重的案例是1984年12月3日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在印度博帕尔的化工厂毒气泄漏事件,死伤数十万人,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环境灾难,发生事故的生产工艺、设备系统恐怕在美国是不允许投入使用的。

  《21世纪》:怎样才是一个合格的受人尊敬的跨国公司?

  梅新育:此次跨国公司品牌危机对他们的最终影响取决于他们处理这些事件的指导思想。如果他们把这场危机看作发现管理漏洞的一个契机,那么,他们最终可以摆脱不利影响而继续发展,甚至是更大的发展。毕竟,中国人是很宽厚的,从来就讲究“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如果抱着相反的思路,讳疾忌医,那么结果就不会太好了。

  我们敞开大门欢迎世界各国的客商来经商赚钱,但跨国公司应当在中国社会当一个合格的企业公民。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