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养殖项目前景怎样?蟾蜍养殖管理技术

   2023-04-12 互联网4180


上山建蟾蜍养殖场

前些年,胡松初扩建场地,承包了位于象珠镇后塔塘山上的100多亩地,为了进出方便,他投入数万元拓宽了山路,挖深了3口大池塘,又在池塘边的坡地上平整出一块空地,把家也安在山上。

在胡松初的屋外,挂着一个“金华市残疾人扶贫基地”的牌子。原来,胡松初因为手指残疾,自创办蟾蜍养殖场开始,就得到了市残联的支持和帮助。“正因为有了残联的支持,我办养殖场才更有信心和底气。”胡松初说。

自打养殖蟾蜍,胡松初就变成了“夜猫子”。为了扩充野生蟾蜍的种源,他经常三更半夜头戴矿灯,提着虾笼,夜行于阡陌小道、田坎溪沟。

蟾蜍繁殖能力非常强,一只雌性蟾蜍能产卵五六千粒。经过3年多的养殖和繁衍,胡初松养殖的蟾蜍已超过10万只。

蟾蜍养殖效益好

蟾蜍的主食是飞蛾、昆虫,这些美食来自自然,常常“不请自来”,因此,几乎不用额外的饲料,投入很少,蟾蜍又养得又肥又壮。

在自然环境下,蟾蜍每年蜕衣3次,采用非药物蜕衣技术,几乎无成本开支。胡松初说,蟾蜍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养殖项目,但也并非守在家里便可坐享其成。3月至9月是蟾蜍取皮的季节,直到蟾蜍冬眠。在简易房里,胡松初拿出20多张蟾衣,摊在白纸上,蟾衣通体透明,薄如蝉翼。收起蟾衣,他说:“天然蟾衣市场价30元一张,我忙来忙去,就是奔着这张皮来的。”

胡松初说,蟾蜍浑身是宝,但大多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主要来自蟾衣和蟾酥,而他目前只是收集蟾衣。“提取蟾酥就是将蟾蜍表皮的白色浆液刮下来,对表皮有伤害,对蟾衣采集有影响,所以目前蟾酥刮得不多,以采集蟾衣为主。”

经过几年的努力,胡松初掌握了一整套蟾蜍取衣和蟾酥提取技术。人工取蟾衣时间都在半夜,最多时一个晚上可取200多张蟾衣。

蟾衣销路如何?胡松初从不担心,买主会找上门来,一买就是上百张,去年至今,他已进账10多万元。

蟾蜍池里养甲鱼

在池塘里,胡松初还养起了甲鱼,同时放养了250公斤龙虾、500公斤螺蛳,搞起生态循环养殖,龙虾、螺蛳自然繁殖,为甲鱼提供了天然食物。

同处一池,甲鱼是否习惯与蟾蜍“共舞”?最初,胡松初买了几只甲鱼进行实验,结果发现,双方“井水不犯河水”,还能和平相处,这让他也吃了颗“定心丸”。

养殖基地里,有一间铺满黄沙的小屋。胡松初笑称,这是他模拟的沙滩,专为甲鱼准备。从5月份甲鱼产蛋期开始,每隔一周,胡松初就拿着小铲子,将藏在沙中的甲鱼蛋取出,再拿回家里进行孵化。

胡松初养甲鱼坚持“两不”:一是从来不用饲料,二是从来不买饲料。按他的说法,这不是因为他懒,更不是舍不得投入,而是看中野生甲鱼的货真价实,尽管生长缓慢,但质量绝对一流。

“我这几万只癞蛤蟆,还有池塘里的甲鱼,个个都是宝。”胡松初说,如今发家致富门路多,哪怕像他这样搞“另类”养殖的,同样能“条条大路通罗马”,发家致富。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