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养殖项目前景怎样?蟾蜍养殖管理技术

   2023-04-12 互联网4180
核心提示:  别看这些癞蛤蟆,好比我的摇钱树。永康市象珠镇派溪吕村后塔塘山后的荒山野岭上,10月6日上午,当地农民胡松初说,养癞蛤蟆

“别看这些癞蛤蟆,好比我的‘摇钱树’。”永康市象珠镇派溪吕村后塔塘山后的荒山野岭上,10月6日上午,当地农民胡松初说,养癞蛤蟆也能赚钱。

3年前,53岁的胡松初承租了一片地,租期15年,总面积100亩。

“喏!这些都是我建的,前后已投入20万元。”胡松初指着眼前的泥巴路、池塘和三间简易房说,他一年365天几乎天天住在这里。

蟾蜍养殖


伸出手臂,胡松初的右手,唯食指仅存。这是几年前,他在厂里做冲床工,一时疏忽留下的“纪念”。不在厂里干活了,他就搞起了特色养殖。

第一年养蟾蜍交了学费

说起养蟾蜍,胡松初说自己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实属偶然。一次,他在电视上看到一期节目介绍了蟾蜍养殖方法,说蟾蜍是珍贵药材,市场前景好。那时胡松初手伤刚好,正为今后的出路发愁,看到这则消息,觉得眼前一亮,就尝试着人工养殖蟾蜍。

2008年,胡松初到北京学养殖蟾蜍的技术,还从浦江引进了200多只小蟾蜍。“这是我二次创业,我倾注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胡松初说。

可理论和现实毕竟还是有差距的。第一年养殖蟾蜍,胡松初忙里忙外,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一张蟾衣都没采集到。

谁也想不到,第一次养蟾蜍就交了“学费”,他很不甘心。为养好癞蛤蟆,胡松初买书籍、学技术,东奔西跑,忙得不亦乐乎。“要是全按书上说的做,我就亏大了。”胡松初说,养癞蛤蟆,实践才是硬道理。


胡松初说,蟾蜍一年要蜕三四次皮,蜕的皮就叫做蟾衣,具有清热解毒、止痛镇静等功能,在医学上有特殊疗效。但是,蟾蜍和蛇一样,总是在夜晚蜕皮,且边蜕边吃,很难采集到。”为了采蟾衣,胡松初一到夜间就守在池塘边,但很难采到一张完整的蟾衣。第二年,经过不断地摸索,他终于掌握了一套取蟾衣的方法。

“真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蟾蜍在蜕皮之前是有特征的,背部高高拱起,身上像被雨淋过一样,湿漉漉的。如果这时不采集,就会前功尽弃。”胡松初说。

 
本文导航:
  • (1) 在自然环境下,蟾蜍每年蜕衣3次,采用非药物蜕衣技术,几乎无成本开支。胡松初说,蟾蜍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养殖项目,但也并非守在家里便可坐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