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分类:规模是陷阱 应以运营效率为标准

   2023-05-12 互联网3830


  对厂家而言,零售企业商品周转速度不同导致的运营效率差异,最终会体现在产品销售额上。因此,即便是规模相近的零售企业,厂家投入同样的资源,也会得到不同的回报。大家都知道,如果将同样的产品以同样的价格、同样的陈列位置和陈列面,分别放在家乐福和一家低效零售企业的货架上销售,最终产生的销售额会存在着巨大差距,那么厂家投入同样的营销资源给家乐福和那家低效零售企业,必然是不合理的资源配置。

  因此,摈弃传统的客户分类方法,以零售企业的运营效率进行评估和分类,是厂家营销资源合理配置的最佳途径。

  如何评估零售企业的运营效率

  商品周转速度虽然是零售企业运营效率的直接体现,但是由于商品的库存周转天数是零售企业的内部营运指标,其真实数据不易得到,而且由于很多零售企业缺乏有效的商品管理技术和流程,也使其商品库存周转数据并不准确,甚至有些零售企业还没有明确的库存周转天数评估指标,因此零售企业的商品库存周转天数不能作为有效的运营效率评估标准。

  另外,虽然厂家自己的产品在零售企业中的周转天数是可以计算出来的,但是由于受很多不确定因素影响,也使其不能有效地反映零售企业整体的商品周转速度,因此也不宜作为评估零售企业运营效率的指标。

  坪效和人效则是评估一个零售企业运营效率最典型的标准,它们具有可获得性和客观性的优点,是最理想的运营效率评估指标。

  坪效是零售企业的年度总营业额除以其总营业面积得到的指标,不管何种业态,单位销售面积的营业额直接表明了其运营效率的高低。坪效指标不仅体现着零售企业商品结构设计、目标顾客确认、开发选址、营业面积规划设计等运营管理能力,同时也直接表明了其商品库存周转次数,因为任何门店的营业面积都是固定的,如果要得到更高的营业额,必然要通过增加商品周转次数。

  人效是零售企业年度总营业额除以员工数量得到的指标,即每个员工所创造的营业额,它直接体现了零售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任何管理流程和制度,包括零售业的核心工作内容即商品管理都是由每一位员工完成的,因此,零售企业的运营效率同样体现在高效的人员管理上。高效的人员管理不仅意味着员工人数的控制,更体现了合理的工作流程设计和工作内容安排。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