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一个国际化品牌的成长故事

   2023-06-15 互联网3110


  华为要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的思路可以说是与生俱来。1988年,华为成立伊始。当时的中国电信设备市场几乎完全被跨国公司瓜分,初生的华为只能在跨国公司的夹缝中艰难求生。一开始的华为只是代理香港一家企业的模拟交换机,根本没有自己的产品、技术,更谈不上品牌。但志存高远的华为义无返顾地把代理所获的微薄利润,点点滴滴都放到小型交换机的自主研发上,利用压强原理,局部突破,逐渐取得技术的领先,继而带来利润;新的利润再次投入到升级换代和其他通信技术的研发中,周而复始,心无旁骛,为今后华为的品牌战略奠定了坚强的技术基础。

  华为模式的撬点:农村包围城市

  中国革命成功的一条关键经验是农村包围城市。同样,华为的海外战略也借鉴了这条经验。

  世界如此之大,东方不亮西方亮。你欧美跨国公司吃欧美市场的肥肉,我可以先去啃亚非拉市场的骨头。不能正面碰撞我先迂回侧翼。1995年,华为启动了拓展国际市场的艰苦漫长旅程,起点就是非洲和亚洲的一些第三世界国家。

  这一步华为也动了心思,认真研究了“国际形势”:太穷的没有支付能力,赚不到钱。太有钱的看上的是欧美大公司,不会选择你的产品。只有目前手头紧,但未来经济发展有潜力的国家才是最合适的目标。

  这一战略思路很清晰,但真走起来也非易事。华为的可贵之处在于坚持,在于能够承受“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折磨。从1995起,经历了6年的漫长拼搏,一直到2001年华为在国际市场才真正有了成效。这一年,华为的产品已经进入非洲、亚洲等十几个国家,年销售额超过3亿美元。华为的品牌也开始在这些第三世界国家逐步叫响。

  当时身处非洲的陈远汉告诉记者,2000年10月,在非洲的博茨瓦纳,华为的项目竣工后,验收者不止一次地问,“这真的是中国人自己生产的产品吗?”他们怀疑这是其他发达国家的技术,而在中国加工生产的。直到听了我们的详细说明,他们才连连竖起了大拇指!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