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营销:提升销售业绩的武器

   2023-11-15 互联网1910


  第四种是嘲讥型。在广告中,以嘲笑讥讽的口吻告诫那些目标群体,如果不再改变行为或消费习惯,就将处于被嘲笑和讥讽的境地,而成为被嘲笑讥讽的对象。有这样一个案例:施瓦陶是一种高质量的高级果子酱,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一批忠诚的老顾客,但在挖掘新顾客群体时遭遇困难,原因很多新顾客不愿多花3芬尼小钱购买施瓦陶。于是,施瓦陶在广告总打出“一次节省3芬尼,一周可以节约20多芬尼…..”对那些过于节省的消费者进行嘲讽,他们省吃俭用结果却仅仅节省了那么一点点儿小钱。结果广告很奏效,从1990年至1993年,销售提升了23%,营销很成功;

  第五种是挑衅型。通过在广告中以挑衅性的语言引发目标消费群体的“好奇”或“愤怒”,尽而对消费者产生心理刺激,于是为改变过去的行为而跃跃欲试。其实,这是一种反弹琵琶的营销策略,“这是贵族消费的产品,平民勿试”,类似的广告语很多,就是先“贬”消费者,先惩罚消费者,然后再激励消费者产生消费行为。

  打造可信度

  实施惩罚性营销,就凭广告诉求就能令目标消费者信服并产生消费行为吗?非也!这就需要通过广告惩罚目标消费者的同时,拿出更具有说服力的“证据”,这种证据最好是权威机构、权威认证、权威人士、权威事例、权威理论,这“五大权威”是开展惩罚性营销的基础。这正如一个优秀的广告要有利益点、支撑点、记忆点和沟通点构成一样,提出新主张、利益点,就必须有令人信服的支撑点,而这种支撑点就是广告诉求的证据。为更好地说明文体,我们还是回到上面海尔“防电墙”电热水器这个案例上,在那张宣传单页上,详细剖析了“防电墙”技术,并提出“防电墙”技术将成为国际标准这一论断,为支撑这一点,还在单页中印上了《国家发明专利证书》和《国家技术鉴定证书》,以及为把其发展为国际电热水器行业通用标准的进展情况加以公示,通过为行业制定技术标准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和产品形象,并让看到单页广告的受众产生信服,达到传播的目的。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