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明阳:中国本土品牌崛起存在三大瓶颈

   2023-02-10 互联网5170


  瓶颈二:企业团队脆弱

  余明阳说,在品牌与企业管理团队的关系上,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品牌决定品牌领袖,而非品牌领袖决定品牌。但从企业组织来看,中国企业还存在着老板与职业经理人团队的沟通磨合问题,往往是企业领导人(品牌领袖)在决定品牌,品牌管理的随机性很大。“中国本土企业要解决这一问题,就一定要把团队真正作为品牌的核心载体。”他说。

  “翻开中国企业的成长史,我们可以发现:在中国,上世纪80年代的企业家都是有政治背景的改革家,90年代的企业家都是有专业背景的现代儒商,而21世纪的企业家才算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的出现,在某种意义上标志着中国企业开始步入国际大舞台。”余明阳如此评价,“但中国的职业经理人队伍还不够成熟,至少需要10年打磨才能成型。”

  事实上,不得老板信任等问题令中国经理人颇为尴尬。在企业,老板通常不愿放下“五权”:财权、人权、核心技术权、采购权以及对大客户的掌控权,这也是中国企业团队较为脆弱的重要原因。

  若想做强企业、做强品牌,前提恐怕还是要职业经理人与老板相互信任、精诚合作、共建诚信机制。只有双方统一品牌管理理念,统一行动步伐,将团队打造成品牌的真正载体,品牌的价值才有可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瓶颈三:品牌性格弱化

  品牌性格弱化是中国本土品牌的第三大瓶颈。余明阳认为,企业必须重视品牌的差异化战略,强调个性,这是品牌能否存活并发展的关键。目前市场上有太多千篇一律的产品,没有个性的品牌很容易被消费者遗忘、抛弃。

  在余明阳看来,品牌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可以彰显个性和身份,能够赋予拥有者不同的意义,因此品牌的性格必须鲜明而突出,才能抓住消费者的眼球。

  消费者对品牌的记忆,是对性格的记忆,并不是因为绝对的价格因素,而是取决于人的需求偏好。现在,多数品牌文化积淀很少,几无内涵可言,残酷竞争过后,可供传承后人者寥寥无几。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