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层面
企业领导对品牌营销的认知素质层面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媒介层面
如果企业还是像防火、防盗一样来防记者的话,也是很难开展公关营销的。市场经济下的媒介,怎样予以重视都不过分,特别是那些有公信力、掌握话语权的“杀手级”媒介。在向受众传达信息方面,媒体与企业的功能和目标其实基本上是一致的,只不过,它们往往过分强调自己的表达方式。比如说,企业说还有半杯可乐,而媒体则强调有半个杯子是空的。其实,媒体与企业经常是谁都没有错,只是两者在沟通上存在问题,这在联想裁员事件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来。对于联想来说,它期望公众把它的裁员举措当成正常商业运营的一部分,是在做减法,以追求更高的运营效率,而不是一件天塌了的大事。但媒体未必这么想,比如《经济观察报》就把联想的裁员解读为联想不裁员便难以为继。
有时候,有一些事情企业并不认为是什么大事,但媒体认为是一件大事。这时,企业也必须把这件事当作大事来对待,由高层领导出面澄清往往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其实是企业的态度问题。如特富龙危机事件,如果从速度、尺度和态度三个层面来看待这一危机处理的话,杜邦在反应的速度上是十分迅捷的;在尺度上,杜邦可以得七八十分,信息披露还算比较全面;但在态度上,杜邦就只能得50分了,因为杜邦的高层没有一个人专程飞到中国与公众进行沟通,而且始终没有拿出第三方的权威数据来消除公众的疑虑。实际上,在中国市场上,更多的是态度导向。
公关第一,广告第二?
这里谈到了公关在塑造品牌方面的作用,但并不是说公关将会取代广告。公关与广告并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这就像手机的出现并不是以替代固定电话为目标一样,它们在企业的整体营销体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从营销的角度看,企业所有的营销行为其实都是为了求解消费者的问题,解决消费者与厂家的关系,广告和公关亦不例外。从广告到公关,只是营销的思路发生了一些变化,以前是请广告公司将企业的信息直接传达给消费者就行了,现在则是请公关公司向特定的受众群体传达某些特定的信息,而且,这样做的结果,是信息的到达率比较高,品牌的传播效果也会比较好。具体而言,以下这些因素会影响到对广告和公关在整个营销计划中所占比例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