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里,中国经济要强大,要“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有赖于更多中国企业“打出去”,有赖于更多全球化经理的产生。先有全球化经理,才会有居产业发展之先的全球化企业。
他们决定企业能否新生
全球化的经理人,是指推动企业走向全球化的经理人。中国企业管理专家孟宪忠博士认为,一批全球化经理的崛起并被承认,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在全球范围成功与强大的标志。经理人有效地开展跨国家和文化边界管理的能力,是企业加强国际竞争力的基本要素,许多跨国公司都把经理人缺乏全球观念总结为其在国际市场中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经营空间变大,国际经营战略创新加速,企业面临着与日俱增的国际挑战。企业家是否具有现代国际经营的战略创新能力,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世界一流企业家对全球化都有一种自觉的追求。美国宝洁公司总裁埃德温·刘易斯·阿尔茨特说:“市场的全球化,将成为决定21世纪经济增长速度的首要因素。达不到世界标准的企业,将越来越没有希望在地方一级进行竞争。”美国《华尔街时报》曾对经理人国外工作经验进行过一次调查。293名调查对象分别来自美国、欧洲、日本等地区。调查结果显示,没有国外工作经验的在美国为14%、欧洲为3%、日本只有1%。而在国外工作过的在美国达32%、日本占19%,欧洲则为47%,几乎占一半。如果我们也随机调查一下中国企业经理人群,恐怕没有国外工作经验的要高达95%以上。随着全球化竞争格局的形成,国产的企业经理们必须自觉地培养自己的全球化能力,这是当务之急。
全球化经理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成的。在三至四个国家的工作经历,对于形成一个全球性观点来说实属不可替代。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家意识到,一方面,我们要在国内迎接国外企业和商品在国内抢滩和挑战;另一方面,我们又要让我们的企业突破狭隘的区域市场,走向全国市场,走向全球市场,在世界市场上竞争。也就是说,我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要实现三重市场一体化,即区域市场、全国市场和全球市场这三个市场的一体化。在过程中,企业要培养自己的全球化能力,以全球化能力在市场竞争中取胜。而企业的全球化离不开企业经理人的全球化。企业面对与日俱增的国际挑战,培养能够理解并有效满足国际市场需求的全球化经理人成为企业走向全球化的关键。
全球化经理人必备能力
从全球化态度上来说,具备全球化的心理定向是经理人必备的能力之一。具备全球化心理定向的人,在面对世界种种状况时,有其独特的处理方式。第一,能够从“大处”着眼,也就是说,不满足于现状,会坚持不懈地寻求其他更好的变通方法。第二,了解我们现在所处的快速变迁、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复杂世界。在这样的新环境下,必须技巧地处理频繁发生的冲突。第三,视差异性为一种资源,知道如何在文化背景各异的人们所组成的工作团队中工作。有全球化心理定向的人同时也能与人协调共事,而非处处与人竞争。第四,面对变迁或混乱,也能处之泰然。第五,乐意接受新的挑战,尝试新的经验。第六,坚持“长期主义”。许多企业在全球市场中无法占得一席之地的重要原因,是目光短浅。而全球化经理应放眼远大目标,引导众人朝目标努力,坚持“长期主义”。
从领导能力来说,全球化经理人要引导企业和员工全球化。这就不仅仅需要具备经理人的一般管理能力,而是应在具备现代企业管理能力基础上,认识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特别突出促成组织向全球化取向变革、创造适应全球化趋势的学习环境和激励员工追求卓越的能力。改变是企业生活的常态,因此,变迁应成为组织关注的新焦点。企业要想继续在商业舞台上生存,就必须面对变迁。
从互动关系上来说,要具备与各国各民族人员谈判、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外派轮调员工到全球市场的技巧和领导并参与多文化工作团队的素质,做到处事有方。
从文化能力上来说,要熟悉和有能力融入其他国家主流文化,并避免犯文化上的错误。行为处事上要表现出对其他国家文化的了解与尊重。全球化经理人深谙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世界,并了解其他人管理及做生意的方法。
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日趋完备,企业在生产、销售等方面的地理概念逐步消失,经济信息的瞬间沟通使市场日益国家化、全球化。企业要生存、要发展,企业经理人就必须树立全球理念,实施全球化生存竞争战略,做全球化经理人。要加入WTO,要使自己的企业从小到大,发展成跨国公司,开拓出国际市场,就必须向着全球化经理人的方向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