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贸易网解读:哈佛经理领导哲学!

   2023-02-10 互联网5760

  管理科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形成的古典管理学派,其代表人物为弗雷德里克。W.泰勒(1856—1915)。当泰勒在米德费尔钢铁公司工作时,他就注意到了“磨洋工”现象。工人们的产量远远少于他们力所能及的产量。于是,泰勒开始收集材料,分析研究,提出自己的管理理论。起初,他的管理思想影响并不大,直到海军兵工厂反对“泰勒制度”的一次罢工,引起了1912年国会召开“泰勒制度和其他工厂管理制度”的听证会,这才给泰勒以机会,阐述他关于科学管理概念的观点。泰勒认为科学管理的执行必须来一次“全面的精神革命”,它必须同时爆发于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内心之中,使劳资双方停止关于如何分割剩余的争吵,团结起来增加剩余额;也必须以科学的方法为基础来获得确定完成每项作业的适当的程序和建立合理的每人时的产出水平所需的信息。为此,他主张,科学管理的建立必须先解决两大问题;增加普通工人的平均产出和提高管理的效率。他提出了四项管理原则:第一,对人的劳动的每种要素规定一种科学的方法;第二,对工人进行认真的挑选录用和彻底的考查,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能力;第三,对工人进行说服教育或更好地“激励”,以保证所有的工作都能按照已经发展起来的科学原则去进行;第四,以适宜的方式进行管理,使管理和工人两者所承担的工作与分担的责任几乎均等。

  可以看出,古典管理学派有一个最大的弱点,即不讲究广大劳动者的主动因素,只是注重从科学管理角度为工人设计好一项工作,规定好一个条条道道。因而,取而代之的管理学发展的第二阶段出现了,这就是从本世纪20年代开始的“人际关系”——“行为科学”的理论。这个学派在初期称为“人际关系”学说,盛行于本世纪40—50年代,注重研究人的本性和需要,行为的动机以及生产中的人际关系。50年代初,“行为科学”学说受到欢迎,60—70年代为鼎盛时期,代表人物有梅奥(1880—1949)、麦格雷戈(1906—1964)等。梅奥认为,工人不单纯追求金钱,还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要,即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受人尊重等,新型领导能力在于,不仅把工人看作“经济人”并满足其需要。麦格雷戈认为,以往的管理学理论忽视工人的主动性,把生产效率不高归结于工人的不诚实、懒惰等,因而以对工人的管束和强制为主。他称这些理论为“X理论”。同时他也主张,应考虑到工人不是被动的、其行为是受动机支配的,因此,管理应有利于调动工人的积极性,诱发其行为动机。这就是有名的“Y理论”。可以看出,这阶段的管理学不仅重视“物”,更重视“人”。

  第三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的当代西方管理科学学派。主要有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等。他们强调:①社会的各级组织都是一个协作的系统,即由相互进行协作的每个人组成的系统;②决策贯彻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③以效率标准作为评价的依据;④制定用于管理决策的数学模式与程序系统,并借助于电子计算机。因此,他们强调“战略”,注重“决策”,把“战略”和“决策”扎根于统计学和行为科学领域,在实际行为中贯彻系统思维方法和科学思维方法。

哈佛管理学

  第四阶段是强调企业文化建设的“Z理论”,即企业文化学派,主要代表为威廉。大内、彼得。德鲁克、泰伦斯。狄尔和爱伦。肯尼迪。他们认为,管理并不是同文化无关的,即并不是自然世界的一部分。管理以文化为基础,植根于文化之中。他们提出了构成企业文化的五要素: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典礼及仪式、文化网。由此可看出,管理不仅涉及到企业形象、企业环境条件,还涉及到职工的价值观等深层领域,是一个由表及里、表里如一、表里互动的过程。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