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诗人的观山到我们的识人,其中蕴含着一个同样的道理,观山与识人,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观山和识人都会得出不同的认识。就识人而言,常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从上往下看,会把人看矮了;
从下往上看,会把人看高了;
从近往远看,会把人看小了;
从门往外看,会把人看扁了。
因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观现偏视在所难免。问题不在于一时的偏,就怕方位的不全。我们只有从"远近高低各不同"的不同角度,全方位,多角度地去识人才能把人看准、看透。
然面,在现实在人际交往中,常常会出现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的现象。本来有的人根本不是干领导工作和管理工作的人才,但在一些任人唯亲的领导者看来,"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相反地有的人却适合当领导,干管理工作,却在以线取人的上司那里,他"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为什么会"不识庐山真面目"呢?恐怕是"只缘身在此山中"罗!
古人云,事之至难,莫如知人;事之至大,亦莫如各人。在认识人、辨别人既是一件难事同时又是一件大事的情况下,我们要真正做到认识人的真面目,就只有出于公心,去掉私心,才能心明眼亮慧眼识良才。
如果我们不去掉个人的私心杂念, 在识人的问题上不是前怕狼、就是后怕虎,怕丢面子,怕得罪人,怕断了后路。那么,你就很难识别出那种说人长、道人短,搬弄是非的人。不要搬弄是非,不与是非人来往,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忠告。我们守信这一忠告,可却又常常处于是非的游涡中,甚至被某些闲言碎语搞得有嘴说不清。
这问题就出在辨别不清谁是非人。一面警惕是非人,一面却又参与说长道路。于是,便陷入了是是非非的泥潭。
谁是是非人?明摆着,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对此,为什么"不识庐山真面目"呢?恐怕是"只缘身在此山中"罗!
因为人家与我推心置腹,讲的都是一些悄悄话呀。
商鞅说过:一个有见识有作为的人,经常会被人误解。
之所以聪明人被误解,原因就在于他们看上去显得愚笨。
这种例证很多。生活当中,越是能说会道的人,越是不轻易开口讲话。有真才者,必有矜才。人面人前卖弄学问的不会在聪明人中出现。胸怀大志、腹装五洲风云的人反而看来老实巴交。一些事业上有作为的科学家、艺术家,却不懂得如何接人待物,甚至对个人生少一筹莫展。
事物都有它的现象和本质。识人一定要看本质,不能被现象所掩盖。如果把那些外表显得不圆活,初次接触印象不佳的人,统统作为愚蠢人来看待和使用,那就要出问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