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感是指人们明确行为的远景目标和行为产生的积极意义,并以此为基础付诸行动去努力实现自我信仰和人生目标的一种心理状态。
使命感是决定行为取向和行为能力的关键因素,是一切行为的出发点。人可以为不同的追求而生存,比如金钱,比如名利,比如事业。每个人的抱负追求不同,激发出来的动力、活力以及所表现的精神状态也不一样。但是,无论是团队还是个人,只有具备了神圣的使命感,才能引导我们以积极的实际行动奋斗不息,实现存在的价值,获得社会的承认,达到职业的最高境界,最终成就伟大的事业。
1927年中国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国民党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先后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遭到了惨重的失败,年轻的共产党人跌倒在血泊里,革命的工农群众受到血腥的屠杀和镇压。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高举起武装斗争的旗帜,于8月1日举行了著名的“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人民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南昌起义”宣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当时起义军的口号是“河山统一”。但这个团队建立起来以后,创建者们开始意识到:我们为什么要建立一个这样的武装队伍?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如何能够实现目标……这些问题成为了领导者思考的关键,如果解决不好,就可能使年轻的革命武装被扼杀在萌芽阶段。
继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失败后,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毛泽东在江西的三湾对部队进行了改编。在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保证中国共产党对这支军队绝对领导的同时,对这支军队要去哪里、如何实现目标等问题进行了规划、设计。最终,“我们是人民的军队,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成为这个团队的使命与宗旨。
这个团队诞生于南昌起义,它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叫做中国工农红军,抗日战争时期改为八路军和新四军,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统一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南昌起义后的近80年的历史中,这支英雄的人民军队,在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下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援下,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穿过民族解放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炮火硝烟,战胜了许多强大的敌人,征服了无数的艰难险阻,经受了种种严峻的考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捍卫伟大祖国的主权和统一,保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保卫人民和平安定的生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杰出贡献,创造了彪炳史册的卓越功勋,谱写出无愧神圣使命的历史篇章。
中国人民解放军用铁一般的事实告诉我们: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培养神圣的使命感,才能让事业更精彩、更有意义,才能超越平庸、追求卓越。
团队是适应于目标的需要而存在的。只有当一群人有一个共同目标,而这个目标必须共同才能完成时,团队才能产生和继续存在。一个团队的存在,并不仅仅是为了自身的生存。如果仅仅能够养活自己,那么这个团队的存在对社会就没有任何意义。今天,当我们对中国产品在世界市场所取得的成就、对中国经济的繁荣感到振奋和自豪的同时,冷静思考后我们会发现,取得这些成绩的主要原因正是以企业为主要形式的经济团队所创造的巨大价值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创造了这个时代的繁荣。
现在,许多企业都施行“愿景管理”。那么,什么是愿景?愿景是在人们心中一股令人深受感召的力量,开始时可能只是一个想法,然而一旦发展并获得一个群体的支持时,就不再是抽象的东西,人们把它看作是具体存在的。通俗地说,愿景就是理想,就是使命。
具体到一个企业中,使命就是指出企业的生存领域,指出未来一段时间内企业会有多大的发展,同时让所有员工看到企业的良好发展前景,让员工对企业和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和继续奋斗的力量。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能够创造辉煌的经济成就,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人在主观上几乎全体一致地怀有为自己、为国人生活得更美好而创造财富的使命,客观上形成了举国一致朝向“富民强国”目标前进的动力。
使命是团队的灵魂。没有使命,团队就没有未来;没有使命,团队就不会有持久的、旺盛的生命力。
优秀的企业,都是通过确立共同使命,让员工认同并接受自己的企业文化,然后将各种力量综合到一起,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有些企业由于搭乘上中国经济增长的快车,抓住市场而赚到了钱。但也有一些企业由于没有明确的团队目标,由于满足于暂时的市场成功,而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动力,进入了“滞长”状态甚至倒闭。
世界上任何团队要想聚集起更多的成员,要想更长久地生存,都需要设立足以担当此任的团队使命和目标。一个企业,绝对不能仅仅以赚钱为惟一目标而存在。除了赚钱之外,企业还应该服务社会、创造文化、提供就业机会、把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提供给消费者。这些都是企业应该具有的目标,也可以说是企业的使命。一个企业如果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都能形成这样的使命感,那么这个企业最终一定会有大的发展。那些世界著名企业,任何一家都不是以赢利为自己的最高使命,他们大多以服务社会、改变生活、造福人类这样的崇高使命作为自己企业文化的核心。
蒙牛在中国的崛起是一个奇迹:十几个人、集资1000万元,用了不到5年时间,到2003年已经成为一个产值50亿、企业价值超过百亿的企业。对此,董事长牛根生先生深有感触地说:“没有使命的企业走不远。以我办企业的体会,使命是企业的灵魂。没有使命的企业是生存不下去的,更别说做大了。拿蒙牛来说,在很多人看来,蒙牛的发展是个奇迹,可我从不这样认为。蒙牛的成功从宏观上讲,是得益于我们所处的是个伟大的时代;从蒙牛本身讲,我们这些人是怀着‘强乳兴农’的使命意识来做企业的。正是有这个使命,才凝聚了管理团队,凝聚了员工。大家朝着一个共同目标,克服了企业创立之初难以想像的困难,在超速成长的同时成为西部最大的造饭碗工程。”
使命是企业成长的原动力,心胸有多宽广,事业就有多大。创造财富的过程同样如此。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创办企业,开始并没有什么远大的使命和理想,大多是为解决生活的贫困、为买房买车、为实现自我价值,甚至是为了获得自己所倾心女人的爱恋或者不愿无所事事等等。其实,也正是这些基本的需求促使这些精英们萌发了最初的创业动机。但仅有上述动机,企业还不可能做大,不可能走远,更不可能成为一个世界级的百年企业。
只有具备了使命感的企业和企业家才能够在商业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美国著名的沃顿商学院和哈佛商学院为新生安排的入学教育第一课居然都是政治课,课程内容都很相似:商业使命、商业道德和企业家的使命和企业家道德。无独有偶,著名华人企业家李嘉诚先生在中国内地创办的长江商学院的新生入学第一课也是政治课。这个已经连续几年由院长亲自主讲的课程,内容是“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的使命”。
但是使命感并不仅仅是企业的事情,也不仅仅是企业家自己的事情,事实上,企业的所有事情最终都要落实到每个员工身上。使命感是员工前进的永恒动力。对企业来说,使命就是发展蓝图;对员工来说,使命就是人生目标。一个共同的使命,能够将所有成员团结到一起,为企业的目标共同努力,使所有成员都能感觉到他们对企业理想使命所作的贡献。工作绝对不仅仅是一种谋生的工具,即使是一份非常普通的工作,也是社会运转所不能缺少的一环。
如果一个员工不能站在理想的高度上去看待自己的工作,那么他能够成功的机会就非常小。对于绝大多数具有上进心的员工来讲,工作绝对不仅仅是为了生存,工作更应该是天职,是神圣的使命。一个人一生中除去休息的时间以及不具备劳动能力的时间,剩下的大部分是在工作中度过的,所以说,工作等于一个人一生的价值。日本的许多企业实行“终身雇佣”制度,享受“终身雇佣”制度的员工,想的从来不仅是这个工作可以拿多少钱或者在这个工作岗位可以得到什么利益。终身意味全部的价值,这就表明了如果没有双重的使命感,他们的人生就失去了快乐与意义。一方面,他们对社会具有使命感。像参与研究新药的员工,为的不是推出新药替公司赚钱,而是找到对人类有益的药品。对他们而言,职称和薪资不是最重要的,他们希望能为心中的使命感工作。另一方面,这些优秀的员工对企业也保持了比较高的认同度,这是很重要的一种使命感。这种认同度最终表现在他们的工作中,公司的使命也通过他们的工作得到实现。
只要在工作中树立起强烈的使命感,将工作本身看成一种神圣的使命,就会极大地调动人的积极性,驱使自己自动自发地干好每一项本职工作。这样的员工会主动要求自己努力工作,而不以薪水为目标。他们也不会畏惧自己工作上的坎坷,而始终沿着目标向前迈进,因此他们也一定能够享受到实现自己人生目标后上天所赋予的快乐。他们即使在家工作,也能够产生前进的动力,从而保持着自己的高效率。
具有强烈使命感的人,不但明确自己要实现一定的价值,而且会主动地为自己出点儿难题;不但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埋头苦干的决心,还具备极强的探索精神,肯在自己的工作领域里刻苦钻研,尝试创新。他们不是被动地等待着新使命的来临,而是积极主动地寻找目标和任务。他们不是被动地适应工作使命的要求,而是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变革所处的环境,尽力作出一些有意义的至关重要的贡献,并从中汲取再一次走向成功的力量。
富兰克林从一个印刷厂的学徒工成为一个州议员、政治家、科学家,进而成为美国开国元勋的人生历程,除了用他本身具有的强烈的使命感解释外,别无其他理由。正是他领悟和实践着他神圣的使命感,才使他从不停止对工作的勤奋、对知识的渴求、对公共事务的热衷、对人类政治正义的不懈追求。正是事业上的强烈使命感,成就了富兰克林。
建国前,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从来不发薪水,吃得很差,穿得很差,武器很落后。“小米加步枪”在红军时代,甚至就是一种美好的追求。然而,红军战士都有非凡的理想和抱负。他们全心全意为理想而战,从来不会退缩。他们要赶走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他们要拯救中国,他们要让人民成为真正的主人,这些目标和使命从来没有变过。解放军不是一支仅仅以生存为目的的团队,不论在何等艰难的情况下,他们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和崇高的使命。所有的解放军战士都知道为什么而战,而其他一些军队的军人仅仅把当兵作为谋生的职业,这是解放军与其他军队最根本的差异。解放军有自己的崇高理想,这种理想,激发了人的全部潜能和最高贵的品质,充分调动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为取得伟大的成就提供了精神动力和保障。
将工作本身看成一种神圣的使命能极大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会随着他完成使命的行动而越来越大。从一个人的行为取向中,就会发现他的内心赋予自我的使命是什么。富有使命感的敬业者与普通人的差异就在于,他们相信人是被赋予一定使命和职责的,就是要为自己的使命作出努力和承诺的。
一个士兵如果没有使命感,就是一个不合格的士兵,不能打硬仗,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一个员工如果没有使命感,就是一个不称职的员工,不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也不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更不能帮助企业谋求发展。使命感能使个人和企业获得双赢。战胜挑战、完成使命的经历,可以使人各方面的能力进一步得到加强,比如领导能力、合作能力、沟通技巧、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等。敬业者都有一个相同的理想:投身于社会,为个人、企业和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使命具有两方面的内容,在进行自我实现的同时,促成其他人、组织目的的实现。对崇高理想的不懈追求,对神圣使命的不断努力,造就了卓越的团队和优秀的个人。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伟大的理想会让我们超越平庸的人生,走上卓越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