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审计工作底稿的几个问题

   2023-02-10 互联网5510


  一般说来,审计工作底稿由以下要素构成:审计单位名称,被审计单位名称,审计事项,会计资料的截止期或会计期间,审计过程记录,审计结果,索引号及页次,编制人员的姓名和编制日期,复核人员的姓名和复核日期,审计证明材料等。其中,审计过程记录是指审计人员对某一事项审计的程序记录。如对应收账款的审计,先是核对应收账款总账、明细账与有关凭证的数字是否相符;然后是进行函证和查询;再就是核查函证结果;最后作出审计结论。审计人员应将这一查证过程完整地记录在审计工作底稿中。审计结果就是指审计人员得出的审计结论。审计如果没有发现异常情况,就应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审计结果与被审计单位财务资料中反映的事实和数额相符。如果审计查出了违法违纪问题,就要记录审计查出的问题及其依据。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审计人员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时,只重视审计结果的记录,忽视审计过程记录的填写。这样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如果该审计事项发生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则会增加复议或诉讼的结果与原审计结果不同的可能性。因而要改变这种做法,按要求填写。

  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问题

  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主要解决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指审计机关使用统一的、设计科学的审计工作底稿;二是指审计人员要按规定的要求填写。审计工作底稿设计的科学性,是审计工作底稿编制规范化的基础。但审计工作底稿设置科学,审计人员不按要求填写也难以达到如期的目标。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的规范化要求审计工作底稿做到结构科学、内容完整,要素齐全;观点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楚;繁简得当,格式美观,字迹清晰;记录真实,符合要求,手续完备。审计工作底稿编制规范化,不仅能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防范审计风险,还便于审计情况汇总,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在具体的编制过程中,需要强调的是,要做到审计工作底稿与审计结果、审计报告相符,不允许出现审计报告中涉及的内容而没有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现象;不允许出现有审计过程而无审计结果或有结果而无过程的审计工作底稿;所有被查事项都要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做到一事一稿,不允许出现有审计行为而无审计底稿或多事一稿的现象。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